如今,打开衡阳城区地图,我们会发现有一条极为明显的“线”横贯城市东西,它西起潭衡西高速接口,跨过西外环,交叉蒸湘路、蒸阳路,越湘江,穿东外环,过耒水,实现与武广客运衡阳站对接。这就是我市第一条东西向交通主干道——衡州大道。
从1986年开始构想,到2005年破土动工,再到今年底即将全线贯通,衡州大道见证了衡阳人生生不息的奋斗精神。
一条道路和一座城市的故事,由此展开。
一条江,见证历史沧桑
人依水而聚,城伴水而生。
秀美的湘江宛如一条玉带由南北穿境而过,蒸水、耒水一西一东,分别在石鼓嘴和跨市街入湘,三江交汇,壮丽恢宏,形成了雁城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积淀,这在全国也不多见。独特的区位,秀丽的风光,使衡阳享有“寰中佳丽”的美誉。
当湘江蜿蜒流过衡阳,“残忍”地将衡阳分割成了两半:江西、江东。这其中,江东被湘江圈起。俯瞰此段湘江,江水走向恰似元宝之状,于是有风水大师惊叹:江东乃一方聚宝之地!
1935年,粤汉铁路(旧铁路名,现为京广铁路南段)全线开通后经过衡阳,江东开始设火车站,从此也开始了其“铁路纵横,交通阡陌”的历史。1942年衡阳正式建市后,江东更是依赖铁路的带动而一度繁盛。
“那时的江东,‘商贾往来,络绎不绝’,甚至有‘小香港’之誉,江东沿湘江一带也成为大家羡慕的‘富人区’。”无数老“江东人”有着如此的感慨。
建国后,随着铁路运输网络的健全,密如网线的铁轨却如一条条钢索,将江东的发展捆绑在一个个的方格里,江东也因此定位为铁路服务功能区。
五十年代后,江西的公路建设迅速崛起,经济日盛,一大批国有企业向江西倾斜,江西逐渐成为衡阳的中心。这里不仅建有化工、机械、钢管、电缆、纺织等一批上规模的国家企业,而且是衡阳的政治中心与文化中心。城市发展长期以江西为重心的建设格局,造成了当时衡阳交通“西通东不通”的困境。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伴随着高速公路建设的全面铺开,江东区逐步散失了铁路带来的交通优势。江东(2001年改名为珠晖区)人的荣耀感一扫而光,大家经常感叹的是江东经济与江西相比起码落后了十年甚至更远。
我们还可以清晰地记得,十年前市区只有两条东西向主干道——解放路和船山路,他们自西向东伸展担负着沟通西东的职责。但最终解放路望断湘江,船山路在跨越湘江二桥后迅速消失在江东的道路交通网中。相比之下,江东唯一较大的也只有东风路。
“没有一条直达的高等级道路联结,江东给我们一种实际距离和心理上的‘偏僻’。交通的制约,很大程度限制了衡阳东西两大经济板块的交流。”城信置业的董事长林万平,虽然近年由闽来衡,但由于其在江东投资开发建设东城国际项目,因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有此感受。
“这种状态是必须要,也一定会得到改善的。从城市发展的角度,江东的居住生活与现代环境相差太远,是无法满足市民的居住需求的。未来这些人要走向更好的居住条件,城市必须快速往前发展。”富邦升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曾建辉分析,城市的快速发展,意味着人口、经济等各方面的快速增长。这也给衡阳提出了一个严峻的课题——衡阳未来的城市交通该如何解决?显然,未来的衡州大道将承担起连接城市东西的重担。
本世纪初,随着我市城市发展“东拓南移”计划的实施,以及国家对潭衡西高速公路和武广客运专线衡阳新站建设的推进,那时的衡阳比任何时候都渴望有一条标志性的城市道路,跨越湘江,横贯东西!
一个梦,一梦二十余载
规划,城市发展的蓝本,决定着城市发展方向,也决定着城市建设规模。
“三江交汇”之衡阳与生俱来的秀美和大气,独特的气质与个性,让每个拓城者心动的同时,也平添了一份谨慎和凝重。
衡阳人要建“衡州大道”,并不是近几届市委市政府的突发奇想,这一构想早在1986年就已经“显山露水”。
在1986年出版的《衡阳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说明书》(这是衡阳历史上第五次修订城市总体规划)上,我们可以找到与衡州大道的地理位置、走向趋势大致相同的两条路:湘桂路与衡茶路。从公铁大桥沿湘桂铁路往西延伸,全长3.8公里,为湘桂路。从公铁大桥往东延伸经苗圃通往茶山坳,全长9.5公里,为衡茶路。
市规划设计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1994年第六次修订城市规划时,湘桂路与衡茶路两条道路都得以保留,只是将衡茶路更名为衡酃路,道路缩短至酃湖,全长 4.3 公里。
据悉,在近20年的时间里,这两条规划中的道路基本都没有动工。只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建了一小段,也就是现在从公铁大桥至蒸湘南路这一条,属规划中的湘桂路的一部分。即便如此,按照总体规划,我市仍对道路两边的建筑物进行了严格的控制。
这一切,都为衡州大道的分娩出世奠定了基础。
2006年,衡阳市第七次修编城市总体规划时提出把湘桂路与衡酃路合二为一,将道路走向进行细部微调后,往东西两个方向再度延伸,从蒸水东路一直到新园路,全长16公里,为实现与京珠高速公路复线和武广客运衡阳站的对接做准备,道路更名为“衡州大道”。
2008年市委市政府再度决定:彻底打通衡州大道与潭衡西高速公路(京珠高速公路复线)、武广客运专线衡阳新站的连接,将衡州大道延长为18.47公里,实现全线贯通。
自此,“衡州大道”作为专有名词闯入了衡阳百姓的视野,也实现了几代衡阳人的梦想。在记者采写本组专题报道的过程中,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普通市民,抑或是诸如东城国际、湘水明珠这样的房地产商,无一不对衡州大道满怀着憧憬与激情。
一条路,托起新希望
“衡州大道,不只是简单意义上的一座桥。它是纽带,是拼接江南江北两大板块的巨手,是交融观念、思想、文化的心灵血脉。它的正式建成,是衡阳城市建设理念的一次突破,使衡阳的城市空间向东实现了战略性的一跃。”湘水明珠的发展商富邦升辉公司总经理曾建辉说。
从发展历史上看,城市空间的每一次扩展,都对城市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上世纪末,衡阳新城市行政区划的完成,使衡阳第一次拥有了大城市发展的基础;随后,衡阳实施了西扩战略,解放大道向西延伸至高新开发区,我们用短短几年的时间,在高新开发区构建起新的政治重心,衡阳拥有了更大更科学的经济发展空间;近年来,蒸湘南北路、蒸阳南北路等城市主干道的顺利修建,城市空间向南北两方大大扩展;而今天,衡州大道的完工,必将又使衡阳的城市发展空间实现了历史性的跃进—— 一个象征着城市未来的新东部正应运而生。任何人都能够聆听到,在这条城市大道的另一端,一座美丽新城迅速生长的节拍。
事实上,随着衡州大道的修建,许多一些颇具前瞻性眼光的房地产开发商开始积极布子道路两厢。2010年,城信置业慧眼识珠,在衡州大道旁(苗圃往东500米)处投资开发“东城国际”项目。其董事长林万平说,“衡州大道建成后,城市东西板块将形成无缝对接,而城东板块将成为一片新的人居热土”。不只是东城国际。如今,衡州大道两厢亦被房地产开发所染指,一路上,湘水明珠、公园一号、怡馨花地·城南故事、龙江·阳光城等数十个楼盘项目已旌旗猎猎。
“衡州大道使衡阳的未来发展,有了一个更大、更科学的空间选择。”衡州大道工程部部长王立新如是说。林万平则更加开门见山地表示:“衡州大道的建设及其周边的开发,只要政府引导,规划得好,远比我们想象的都还要好。”
从地图上看,衡州大道从衡阳的外环线中间穿过,宛若一个巨大的“中”字,蔚为壮观。想象一下,一条现代化城市快速干道,自东向西串起珠晖区、雁峰区、蒸湘区、衡阳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共同构建起一个全新的城市空间,这是一个多么宏大的城市构想。这样一个城市构想,也同时赋予了衡州大道“衡阳第一路”的显著意义。
随着衡州大道年底全线通车,“两环,四横,六纵”的现代化城市框架开始由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以全国交通枢纽城市和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著称的衡阳,由此拥有了一个更大更高的发展平台,有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更壮丽前景。
在架起新东部城市骨架的同时,衡州大道在整个大城衡阳的对外交通体系中,也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它东连京港澳高速公路,西接潭衡高速公路、衡祁快速干道,它的修建对于拉开衡阳超大城市骨架,提升特大城市品位,促进经济发展,改善民生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为衡阳第一条真正意义上连贯东西的城市主干道,衡州大道就像是一条项链,把一粒粒美丽的珍珠串起来,使沿路组合成一件美轮美奂的艺术品。它的竣工通车给这座城市注入了强劲的内动力,正在推动着现代化城市框架愈来愈清晰的衡阳,去实现由鲲变鹏的质变。
如今,这只大鹏已经张开它庞大的东翼,向着更高的目标,一飞冲天。
■本报记者 李明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