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致力于为贫困学优生打造一个身心健康发展的平台,帮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做人,适应发展,为他们的成功成才铺平道路。”解读宏志班学生高考100%上二本的奇迹,市田家炳中学校长唐跃如是说。
助力贫困学优生健康成长,市田家炳中学对贫困学优生群体的心理特征做了专题研究,开发了《普通高中贫困学优生心理特征及引导策略的研究》课题,成立了心理咨询室,通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班级交流,学生发展性心理辅导等途径,培养贫困学优生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乐观的生活态度,强大的社会适应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健康、均衡、持续发展。
贫困学优生“亟需”心理引导
“中学生正处于人生的春天,是从童年走向成年、走向独立人生道路的转折点,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矛盾交织的时期,极易产生多种心理问题。”市田家炳中学心理咨询室辅导教师申建新告诉记者,着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该校教师一直在默默地探索,并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
申建新告诉记者,从学校创办宏志班到2011年9月《普通高中贫困学优生心理特征及引导策略的研究》课题成立这段时间,该校的领导、班主任、教师从本校贫困学优生着手,参考周边兄弟学校相关学生的有关特征,深入比较,探索高中贫困学优生心理特征,为课题的立项做好前期准备。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对部分学生进行个案分析,如刘新章同学(化名)家住衡阳县金兰镇,父亲去世,母亲在外打工,住在外婆家,该同学成绩很好,但是却十分内向,不愿与老师和同学交流。”市田家炳中学教师刘霞向记者介绍:“我们在班级管理中努力发现,及时疏通,总结经验。”在课题组坚持不懈地调查和分析下,市田家炳中学的教师们逐渐把握了贫困学优生存在的心理特征。
“贫困学优生们学习成绩优异,但是家庭经济条件差,平时生活节俭,完成学业确有经济困难。”申建新告诉记者,背负着家庭的极大期望,贫困学优生学习压力相对更大,对自己的要求会更严格,如果没有达到既定目标,又不加以合理引导,部分学生就有可能会产生一些心理困扰,如焦虑脆弱、自闭心理、自卑嫉妒、逆反心理、偏执极端、情绪反应过度等,这样会严重影响其学习、生活及健康成长。
深入研究“把脉”心理健康
2011年9月,由市田家炳中学唐跃校长牵头,申建新、陈永恒等教师负责的《普通高中贫困学优生心理特征及引导策略的研究》课题组成立,该课题旨在分析普通高中贫困学优生的心理特征,并着力寻求引导策略。
课题成立后,课题组研究人员对本地区有关贫困学优生各项特征的教研教改成果,进行广泛搜集,还将本校各年级组宏志班作为实验班,观察他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细微“动作”,对他们在学习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探索,研究解决方法,分别进行了两次质量检测和一次学习问卷调查,根据反馈的信息作出了阶段性总结。课题组成员还决定参照本市其他学校贫困学优生进行大面积的教学实验,进行课题组活动,教师经常交流总结这过程中的成功和失败,写出相关的个案分析,决策和反思。
课题组成员按照“求助→合作→合理引导→成效→经验总结”的思路,广泛开展调查分析,如通过抽样调查与检测,了解该校贫困学优生的健康状况、推动建立贫困学优生个体健康管理档案,开展“组建贫困学优生健康服务中心”和全校性家访活动,每周开设一节“心理辅导课”,每期举办一次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注意资料积累归纳,成果呈现和经验推广,引导课题研究深入有序开展,保障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多方联动“引导”健康成长
“张华(化名)同学家住石鼓区樟木乡,家境贫寒,成绩优良,老师与他交流问题,他基本不说话,要回答,也是简单的一两句,而且吞吞吐吐,表现紧张。”申建新向记者介绍:“他平常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常常以旁观者身份出现,高兴时也不会尽情表露,只是含蓄而笑或轻微的恼怒。我们初步结论为该同学最大特点是不善言辞,或者是不会寻找合适的表达途径,交际严重受限”。申建新向记者表示,“我们通过耐心交流,掌握其感兴趣的话题,寻找交流突破口;与家长多沟通,多方位促其性格调整;帮助组建“交际圈”,在班内寻找几位与其较亲近的同学,互帮互助,逐渐让他感受集体温暖,使其逐渐开朗。”
“2012年寒假,邹尔等校级领导带领彭旭华主任、刘东云老师到学生家中家访,了解学生心理状况,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申建新告诉记者,课题组成员还通过调查、走访等方式对贫困学优生的心理特征进行归类,采用问题调查法、案例研究法、行为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方式进行分析,构建家庭、社会、学校及心理辅导老师一体化的引导机制。该校以讲座、团体辅导、心理课程、宣传栏、黑板报、升旗仪式、广播、校园网等各种形式,结合主题性教育进行,以缓解、减轻、清除学生的心理问题。
在课题组成员的努力下,该课题已经成功获省教育学会立项并顺利通过中期检查。在课题的带动下,该校学生心理状态不断优化,学生求知欲不断增强,学生不把学习看作是一件苦差事,而重在体验学习的过程,享受学习带来的乐趣,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善于正确地评价自我,积极沟通,关心他人的需要,养成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乐观的生活态度,强大的社会适应能力,该校2012届、2013届高考一本、二本上线总人数均列城区市示范性高中第一名,已毕业的宏志班高考本科升学率均为100%。
——市田家炳中学 “贫困学优生”心理引导课题综述
■本报记者 伍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