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面五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衡阳县“欢乐潇湘·和风衡州·幸福蒸阳”群众文化活动侧记
2013年07月11日 星期四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欢歌涌蒸水 幸福满蒸阳
——衡阳县“欢乐潇湘·和风衡州·幸福蒸阳”群众文化活动侧记
  齐心协力过大江
  魅力四射个个强
  获奖留影响四方
  军乐声声奏华章
  舞圆人生好梦想
  诙谐小品进村庄
  精彩扇舞路漫漫
  百姓参与好积极
  “好长好长的蒸水,好美好美的河……”7月8日晚,在衡阳县夏明翰文化宫,70多名群众演员正挥汗如雨地紧张排练大型情景歌舞《乐涌蒸水》,200多名附近居民津津有味地“品尝”这一视觉盛宴。据节目负责人介绍,这些群众演员全部来自县直机关各局,自全县海选赛启动后,他们利用业余时间,从作词作曲到歌舞排练已进行了2个多月。这是“欢乐潇湘·和风衡州·幸福蒸阳”群众文化活动在衡阳县逐级海选的一个侧影。

  全市“欢乐潇湘·和风衡州”群众文化活动启动后,衡阳县召开县委常委会进行专题研究,决定在全县逐级海选节目参加市里比赛。于是,欢乐便如跳跃的音符,满载县委、县政府对群众文化生活的殷情关注,飞向蒸水大地、广场公园、机关学校、街头巷尾……正如县委书记周骥所说,“群众文艺活动就是要让老百姓满意,让老百姓感到欢乐,真正做到文化惠民”。

  一石激起千层浪。全县掀起了一浪高过一浪的文化热潮,上到87岁的耄耋老人,下到3岁的稚嫩孩童,都表现出特有的执着和热情。为了参加海选赛,他们冒着酷暑,废寝忘食地定主题、背台词、制道具……大家都在力争推出有特色、有亮点、上水平的优质节目参加全县海选赛。樟木乡樟木村村民为组织节目参加海选,自发利用休息时间进行舞蹈的编排和演练,在光源不足的情况下,利用几台摩托车的灯光进行照明。据不完全统计,全县26个乡镇、892个村,44个社区,13个机关系统,36个社团组织比、学、赶、超,参赛节目达1500个,规模近2万余人,观众达10万人次。在海选的表演中,所有的村都确保一个以上的节目,而且所有节目都是“自选动作”,本土产生,自编自演,原汁原味。内容涵括了歌舞、快板、武术、小品、杂技以及美术等多种表演形式,既不失传统,又独具创新,且灵活多样。

  为发现人才,培养文艺骨干,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壮养大文艺队伍,衡阳县在建设文化强县的过程中采取“政府搭台,群众唱戏”的方式,大力扶持群众性优秀文艺表演团体,发展民间演艺事业,以丰富多彩的文化服务造福老百姓,积极推进群众文化艺术事业大发展大繁荣,激发广大群众爱党、爱国、爱家乡的热情,展示全县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精神风貌。为让更多的老百姓参与,该县有计划组织,分步骤实施,按程序进行,做到村村有节目,场场都精彩。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杨秋良介绍说:“这次全县组织节目海选,就是要鼓励全民参与,激发基层群众文艺创作热情,全面展示群众文艺成果,也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

  “欢乐潇湘”唱出的是和谐,“和风衡州”舞动的是梦想,“幸福蒸阳”演绎的则是幸福,衡阳县老百姓的幸福梦想,就在中间不停地奔腾和延伸。他们虽在不同行业,虽然处于不同年龄段,但在艺术追求面前,他们的创造力和热情是一样的;在舞台面前,他们的感染力和毅力是一样的;在灯光面前,他们的表现力和自信是一样的。他们正用主人翁的姿态和风范,托起美丽幸福的“蒸阳梦”!

  ■统筹/本报驻衡阳县记者  王勤   文/刘魁春  图/本报记者   李飞跃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欢歌涌蒸水 幸福满蒸阳
衡阳日报版面五A05 欢歌涌蒸水 幸福满蒸阳 2013-07-11 2 2013年07月1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