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市二轻产业园暨三叶创业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出炉”,计划征地500亩,容纳入驻企业100家、吸纳就业3000人,五年内形成销售收入10亿元,实现税收4000万元,打造我市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这是市二轻系统实施“1234”战略以来的成果之一。今年来,该系统沿着建好一个园区,即二轻工业园;突出两大主题,即突出企业改制和承接产业转移;夯实三个平台,即做大融资平台、做强创业平台、做优服务平台;建设四大工程,即建设好企业党建、民生、形象、成长四大工程的目标,实现了持续稳定发展:前5月,系统内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约65亿元、现价工业增加值约19亿元、销售收入6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二位数以上,可谓亮点频现。
企业改制稳步推进。2012年启动的6家企业的改制,已完成了市皮革、龙鑫、制鞋厂、旅游品公司、三皮件厂、衡器厂等6家企业的职工兑付,皮革、龙鑫两家企业的改制验收已经完成。2013年又启动了10家企业改制,其中9家改制企业已完成改制成本测算。
行业管理逐步加强。一方面,强化县(市)轻工行业管理。年初,二轻行管办通过经济工作会议与各县(市)轻工行管办签订责任状,分别对经济发展、招商引资、信访维稳、企业服务等项目实行目标考核。同时,加强与县(市)政府的协调沟通,帮助县(市)行管办(联社)解决问题,增强在当地政府的影响力,促进县(市)联社事业发展。4月初,在衡南县召开了二轻工业行业一季度工作调度会,听取各县(市)行管办经济发展进展情况,并就工业生产、招商引资、企业改制、信访维稳等方面对下一阶段的工作作了部署安排,特别是在推进工美产业发展上进行了认真的研讨。
另一方面,整合工美产业,工艺美术产业发展初见成效。2013年4月,省工艺美术协会理事长戴兆林一行深入我市湖南明丰达陶瓷琉璃瓦业、耒阳盛唐石业、衡阳市天天见梳篦、湖南开福家具、常宁兰亭雕刻、祁东三福竹木雕刻等企业进行实地调研。进一步明确了我市工美产业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现已向省工艺美术协会以及市财政争取了工艺美术专项发展基金70万元。
融资渠道不断创新。翼鸿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作为由联社出资成立的专门融资操作的平台,自成立以来,积极与市弘湘公司合作,在增加融资,促进改制上探索了一条有益的道路。2012年顺利完成了市皮革公司、龙鑫公司职工安置兑付及资产挂牌,完成了市旅游品工艺品公司、市衡器厂、市三皮件厂及鞋厂的职工安置兑付,全年共为企业改制筹措改制费用4500余万元,实现资产升值增值2200万元。公司经营规模从1000万元扩充到8000多万元。2013年2月,翼鸿公司又与海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成立新海微公司。翼鸿公司已成为推进二轻企业改制、促进联社资产保值增值的良好平台。
企业维稳扎实有效。利用市委、市政府开展“大走访”活动的机会,为企业解决职工陈欠养老金挂账问题,并争取政策为中兴锁业等14家企业106名从事特殊工种的职工办理了退休,帮助26家特困企业实现了医保金收缴与返还同步进行。全年共帮助280名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为25户职工争取了廉租房,对60名职工家庭进行了扶贫帮困,争取社会各界帮扶资金76万元,切实为企业职工解决了一系列实际问题。党委班子成员对企业实行分片包干,经常下企业化解矛盾纠纷,妥善处理了改制企业塑机厂、五塑厂的遗留问题,使1200名职工得到实惠。
■本报记者 邹红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