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城”雅称究竟始于何时,似乎还是个谜。但这不妨碍在至少数百年时间里,衡阳人将大雁视为文化图腾。
我们曾在古诗词中,追寻大雁与衡阳的亲密联系,所以记住了王勃的:“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也会在人生某段回忆中,翻出对天空中那惊鸿一瞥。然后或许要感慨:什么时候开始,看一眼真实的大雁,也是一种奢侈?
对于一家地市级媒体来说,万里寻雁是一个庞大的报道策划。只因职责所在,使命所驱。意义之小者,是献给衡阳父老乡亲的地理科普;意义之大者,更是修复断层,回溯衡阳的文化之根。
惟愿多年之后,衡阳人讲述自己的文化图腾,会想起万里寻雁的某个碎片。
目标在前,我们出发!
易成章 (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