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谢宏治一声令下,“万里寻雁”大型人文地理寻访报道活动正式启动。
数十名身着天蓝色文化衫的衡阳日报人齐聚“大雁”之下,激动与向往在内心交织。
事实上,于我们而言,这样的场景已不陌生。数年前的“衡州湘水行”成就经典,渐近尾声的“寻找南岳七十二峰”收获赞声不断。这些年来,本报新闻策划一波接着一波,不断冲击着衡阳新闻的高度。
由市委宣传部主办、衡阳日报社承办、雅士林集团独家冠名的“万里寻雁”活动,既是一脉相承,也是登上更大舞台的“演出”。
衡阳,雅称“雁城”。李白的“举头忽见衡阳雁,千声万字情何限”,杜甫的“万里衡阳雁,今年又北归”,王勃的“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范仲淹的“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王安石的“万里衡阳雁,寻常到此回”,令人对雁城无比神往。在古人的笔下,衡阳和大雁形成了不可拆分的对应关系。
由是,“探访大雁踪迹,探寻大雁文化,挖掘大雁精神”成为“万里寻雁”的不二宗旨。
这是改进新闻报道方式方法,多角度展示衡阳、推介衡阳的重大举措。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本社党委书记、社长龙雪一寄语参与活动的衡阳日报人:要想尽千方百计,增强影响力,全景式展现在外衡阳人的风貌,揭示在外衡阳人骄人成就背后的地理文化背景;克服千难万险,增强感染力,带着真心采访,带着热情采访,带着问题采访,真正在思想上、感情上与广大衡阳籍人士打成一片;走遍千山万水,增强凝聚力,让更多的人认识衡阳、向往衡阳、投资衡阳,为提升衡阳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再立新功。
这是衡阳历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大型人文地理寻访活动。从呼伦贝尔到衡阳,采访覆盖大雁南飞途经的各节点城市以及国内其他主要大雁栖息地,行程数万里,历时两年半。正如本社总编辑雷安青在启动仪式上介绍的,本社“成立专门班子,抽调精干记者,衡阳日报、衡阳晚报、你好·衡阳网、衡阳手机报、雁城屏媒五大媒体倾力合作,开辟专版、专栏、专题,进行多媒体、多角度、多体裁、多形式的全方位报道,陆续推出数百篇图文并茂的报道,力度空前”。
这是雁城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是衡阳文化强市进程中的一件盛事。此次活动将面向全球征集海内外衡阳人的线索、大雁的图片,打造衡阳人的“大雁名片”。同时展现“大雁之子回家”的壮观场面,打造“大雁之子”林和大雁文化墙,使之成为海内外衡阳人弘扬大雁文化的“精神家园”。
冠名此次活动的湖南雅士林休博园有限公司董事长范茂林表示,“衡阳大雁文化是潇湘文化中极为璀璨的明珠,也是具有普世价值的一张文化牌。雅士林以浙商身份参加到衡阳城市建设中,也相当于雁归衡阳吧。”
雁城衡阳,“因雁”而闻名。“万里寻雁”,就是一次寻找雁城文化之旅。
此时此刻,行囊已经备好,我们即将进发!
本报记者 邓润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