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那天夜晚,衡阳市作协的陈群洲、雷安青、冷燕虎等十几位老师、文友来常参加我们的采风活动,大家一边品茶,一边围绕“茶”的主题畅谈,几乎就是一篇“形散而神不散”的佳文。从王维的“百草让为灵”及古、律、绝的咏茶诗句,到茶、酒、水“对阵”的寓言诗、元稹的“宝塔诗”、苏氏一绝的“回文诗”、皮陆的“唱和诗”等经典茶诗,也聊到《神农本草经》的“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从南岳云雾茶、福建铁观音金骏眉,更说到常宁塔山山岚茶。
关于塔山山岚茶,我们几个当地人当然就得兜售当地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说是宋代宋仁宗之妹升国公主,求佛来到塔山,因喜爱塔山的优美风景(塔山是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恳请皇兄准其在塔山清修,并年年进贡塔山“云雾茶”,得到钦许。于是公主栖禅塔山能仁寺,而仁宗在京城每年用公主亲手采集的“云雾茶”冲泡后,在杯中能清晰看见升国公主清修的身影。
这当然只是传说,但塔山山岚茶在宋代即成为名茶贡品却是不争的事实,距今已有900余年历史。大家的话题穿越了历史,又对接了现实,还糅合了文化与传说。
我们其中,还有人提出一个说法,生长于群峰之中的茶叶和生长于高高一座独峰中的茶叶,到底有什么不同?
我有所感悟,觉得这海拔800米以上的南岭余脉,更像一个健康丰腴、奶水丰盈的母亲,用丰沛的云雾乳汁滋养着塔山山岚茶。常常是阳光媚媚的就云雾弥漫、厚重起来,像准备裸胸哺乳的塔山母亲拉起帷幔以遮挡人们的视线。
建在塔山半山的茶厂是独一无二的。小溪经过、群山环抱的吊脚楼似乎收藏了瑶族满姑一个春天的佳期。我们一起品茶,茶庄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这些茶叶是瑶族“满姑”着瑶服素手采摘,用竹篓盛装,用竹筐贮运的。一匙茶叶,特别是红茶,一经冲泡,便在一片氲氤中,散发着处子的体香,有的萝莉、清新,也有御姐范的,偶有卖萌装嫩的,而各具体态的叶片在沉、浮中演绎着美丽的传说,似乎升国公主的倩影呼之欲出,让饮者见证亲情,而其叶、脉,更展示着养生与文化的两条主线。饮之,可提升正能量;啜之,又分离出欲望与功利,引领品茶者渐入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境界。君子就是这样被茶濡养而成?
同样是塔山茶,经福建茶文化的融合后,焕发出新的生机。我也貌似行家,领略着以茶交友、以茶表德、以茶倡廉的茶文化。70后的龚董过来和我们攀谈,他告诉我们,塔山山岚茶优良的茶质完全可以到异域他乡高调自荐,有的甚至已长驱直入并抢占了福建的茶叶市场。如今,这山山茶园变成了塔山瑶胞的绿色“聚宝盆”,片片茶叶成为瑶胞致富的“黄金叶”。
董事长是个福建茶商,也是个70年代末的政协委员,他传承了精湛的家族制茶绝技。他曾几度拜访名山茶圣,两年前终与塔山结缘,在这里签约了5800亩茶叶基地,又建起了标准化厂房及茶庄,特别是清明节前后,他和姐姐等几个福建师傅亲自对这种高端品质的茶叶进行加工、制作,他们糅捻着鲜活的历史,烘培出笃静的理念。
品着清明茶,谷雨后第一天,塔山云雾缭绕之时,我们偶尔沉默,似乎在等一场如期而至的雨季。 那是对谷雨茶的想念吧。二十四节气,大概只有清明和谷雨,人们对茶的想念更甚了。
■陈 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