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面一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
2013年05月25日 星期六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赤松
  ①赤松殿外景

  ②赤松观接引阁

  ③反映赤松子神话传说的照壁

  ④赤松子求雨(壁画)

  城区西南郊的雨母山,是我市最早的宗教场所之一。2010年应当地群众之请,在蒸湘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湖南省道教协会报相关部门批复,经过三年多时间的紧张施工,一座清雅而古朴、大气又精致的道观——赤松观矗立在雨母山巅。

  随着5月31日赤松观迎神开光祈福大典这一良辰吉日的临近,雨师赤松子与雨母山的种种古老神话传说,又一次引起了人们的兴趣。

  秦汉时声名极隆的上古神仙

  赤松子又名赤诵子,号左圣南极南岳真人左仙太虚真人,传说为神农雨师,神农对其行弟子礼。在史籍《通志·氏族略》中记载:“帝喾之师赤松子。”到了帝喾时期,他又出来当雨师行云布雨,并成为帝喾的老师。按照宗教典籍的说法,现在天上管布雨的神仙仍是赤松子。《丹台录》称赤松子为昆林仙伯,辖牿南岳山,是在秦汉时声名极隆的上古神仙。

  按照《中国姓氏大全》的说法,赤松是上古姓氏,姓后加“子”,就像老子、孔子一样,是古代对人表示尊称的方式。

  梁朝时著名高道、茅山派开山宗师陶弘景所著《真灵位业图》,将道教神仙分为七个等级,并排列神灵名次,以分别贵贱。其中第一等以元始天尊为主神,所列仙官都是不带人间世俗气氛的超现实的神灵。第二等以上清高圣太上玉晨玄皇大道君(又称万道之主、玉皇大帝)为主神,大多是被加上神仙名号、历史上的确存在的人间凡人。在第二等神仙中,赤松子排在左圣紫晨太微天帝道君之后,位列第三位。按照求雨就是求财的说法,赤松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财神爷。

  现存记载赤松子其事的道家典籍,当以刘安《淮南子·齐俗》为最早。“今夫王乔、赤诵子,吹呕呼吸,吐故纳新,遗形去智,抱素反真,以游玄眇,上通云天。”高诱注曰:“赤诵子,上谷人也。病厉入山,寻引轻举。”

  汉刘向《列仙传》:“赤松子者,神农时雨师也。服水玉以教神农,能入火自烧。往往至昆仑山上,常止西王母石室中,随风雨上下。炎帝少女追之,亦得仙,俱去。至高辛时,复为雨师。今之雨师本是焉。

  眇眇赤松,飘飘少女。接手翻飞,泠然双举。纵身长风,俄翼玄圃。妙达巽坎,作范司雨。”

  赤松子曾服用水玉这种药物袪病延年,并把这种方法教给神农氏。他还能跳入火中去焚烧自己而无任何损害。他常常去神仙居住的昆仑山,住在西王母的石头宫殿里。他还能随着风雨忽上忽下戏耍。炎帝的小女儿追随他学习道法,也成了神仙中人,与他一起隐遁出世。

  关于赤松子服水玉一事,文献中记载多有不同。《山海经·南山经》注中说赤松子所服食的水玉就是水精(水晶),《搜神记》则称为冰玉散,葛洪《抱朴子》则说赤松子服食的是神丹。在葛洪所著的另一部书《神仙传》中,则称黄初平为赤松子,服松腊茯苓。《丹台录》则称赤松子可将玉化为水而服。

  据《神仙传》、《路史》记载,赤松子在衡州一带设十八坛祈雨,雨母山赤松子坛是其主坛。《历代神仙通鉴·卷一》借用赤松子的话说:“予号赤松子,留王屋修炼多岁,始随赤真人南游衡岳。真人常化赤色神首飞龙,往来其间,予亦化一赤虬,追蹑于后。朝谒元始众圣,因予能随风雨上下,即命为雨师,主行霖雨。”元始众圣就是玉皇大帝的化身。

  以赤松子之名流传下来、颇具影响力的道教经典有《赤松子中诫经》、《赤松子章历》二书,据今人研究,皆出于魏晋南北朝。《赤松子中诫经》是黄帝向赤松子求教的实录,赤松子告诫黄帝治国安民务必以善为本,作为一个统治者,根本在于知人善任等。《赤松子章历》则记录了道家向天官祷告禳灾的章本及解谢、安镇之法等。

  除葛洪《抱朴子》中记有赤松子丹法外,道家养生类经典著作《太清导引养生经》,记有“赤松子导引法”,据说“能常为之,令人耳目聪明,延年益寿,百病不生。” 目前看法是由后人假借赤松子之名所创,但不迟于宋代。2006年第11期的《现代养生》杂志发表了《赤松子导引法》一文,详细介绍了赤松子导引法12式的动作要领,并认为该法活动部位全面,动作简单,操作方便,利于推广。

  处于农耕社会的古代中国,唯有风调雨顺,才能五谷丰登、国泰民安,能够呼风唤雨、解决干旱问题的雨师自然能够受到高度尊重。

  从有图腾崇拜的部落联盟时期开始,至西风东渐的晚清,长达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史里,人们对雨师赤松子的奉祀,一直绵延不绝。秦汉时就被列入国家的祀典,受到帝王的顶礼膜拜。《唐会要》称,奉祀雨师,升入中祀,并且要“诸郡各置一坛”,与王同祀。《清史稿·礼志》:“乾隆时,设常雩为大祀”。所谓常雩,就是每年固定的求雨仪式。

  道教宫观也有设殿供奉风伯雨师,雨师之神诞日为十一月二十日。在如今的道教大型斋醮仪礼上,也要设置雨师的神位,随众神受拜。

  赤松子的仙道风骨,被历来文人树为仿效的榜样。屈原在《楚辞·远游》中有:“闻赤松之清尘兮,原承风乎遗则。”汉张良也曾感叹:“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宋人文同诗云:“故国岷峨最佳绝,几时归伴赤松游?”皆见仰慕之情。“从赤松子游”在历代文人笔下成了一种清高脱俗、美好自由的人生追求,体现了中国文人的遁世、隐逸、学道、求仙的人生观。

  “有求必应”的赤松黄大仙

  道教在发展中有神仙借托赤松子之名,其中比较有名的是赤松黄大仙,即相传晋代得道成仙的黄初平。

  据晋葛洪《神仙传》等书记载: 黄初平,晋朝丹溪人。十五岁时他去放羊,恰好遇到赤松子化成一个道士云游到此,见他本性善良,把他带到浙江金华山石室中,收他为徒。一学就是四十多年。他的哥哥黄初起一直都在寻找他,多年后在街市上看到一个道士在占卜,黄初起就问他弟弟在哪里?道士说:“金华山有一个放羊的小孩,姓黄名初平,是你的弟弟不是?”初起听到之后,立即跟道士到金华山寻找。兄弟相见后悲喜交集,哥哥问弟弟道:“羊在哪里?”黄初平指着白色的石头说:“就在那儿”,并喊:“羊起来!”于是白石头都站起来变成山羊,有数万头。黄初起惊讶不已,乃弃家跟从弟弟学道,后俱还乡里,见亲族死终略尽,乃复还去。其后他们的道行日益高深,“共服松脂、茯苓,至五百岁,能坐在立亡,行于日中无影,而有童子之色。”可谓修得正果。

  因为受赤松子点化,黄初平得道后易名赤初平,号黄大仙,别号“赤松子”。民间流传其法力高强,能够点石成金。又传说因他行道天下、匡世济民,是除妖祛邪、惩恶扬善的英雄,得到人们的信仰和崇祀。在浙江金华,传说中黄初平得道的赤松山和入道的金华山,现已建成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景区地处金华市金东区赤松镇,每年举办有“中国金华·国际黄大仙文化旅游节”。2008年,“黄初平(黄大仙)传说”被确定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黄大仙信仰在1915年由广东西樵山普庆坛的创建人梁仁庵道长传入香港,其后蓬勃发展,1921年建成香港著名的“赤松黄仙祠”,俗称黄大仙祠。该祠供奉的就是赤松子黄初平,终年香火旺盛,在海外也享负盛名。相传祠内所供奉的黄大仙“有求必应”,签文十分灵验。该祠也是香港唯一一所可以举行道教婚礼的庙宇。

  在香港,每年农历年底及正月初一至十五日,有大量善信前往黄大仙祠,为过去一年酬谢神恩及为未来一年求神庇佑。尤其是在农历大年初一,不少善信争相敬上“头柱香”,成为香港城中一年一度的农历贺岁佳话。在每年农历八月二十三日的黄大仙师宝诞,所有黄大仙的弟子会于正午时分聚集于祠内的主殿参与祭祀活动。香港还设立了以此祠命名的“黄大仙区”,影响之大,可想而知。

  赤松子黄初平流传下来很多广行善事、造福万民的民间神话传说。根据这些神话传说,香港TVB电视台拍摄了18集的电视连续剧《雨神赤松子》,由著名演员郑少秋主演;大陆也曾组织拍摄了著名演员唐国强、刘冠翔等主演的《赤松山魂(黄大仙传奇)》,达20集。

  “要雨得雨”的传说故事

  按照《清泉县志》的说法,“衡湘为炎帝所都”,上古衡阳一带,是炎帝神农氏活动的中心地带,炎帝陵、神农创耒的故事,就是其有力佐证。同样,在雨母山一带多有流传的神话故事中,也有不少就与炎帝、赤松子有关。

  传说有一年,一场罕见的旱灾降临了,一连数月,天上没有一滴雨降落,田里的禾黍全都要枯萎了。旱情最重的地方,川竭山崩,皆成沙碛,连人畜都要渴死了,甭说汲水浇地了。

  炎帝急得没法,带领百官,求赤松子作法祈雨。赤松子接受炎帝的请求后,走上山顶的飞来石祭坛上,面向天空,念了一顿咒语后,便有一股白色的烟雾在他周围升起;天空立即飞来了雨云,风雨来临时,赤松子的身子渐渐地升上天空,随着风雨上下往来,非常潇洒。炎帝一行人全都惊叹不已,连声欢呼。

  从此,炎帝封赤松子“雨师”官衔,请他专门掌管祈雨事项。赤松子受命后,他根据农事的需要,春日下“榆荚雨”,夏日下“濯枝雨”、“贺嘉雨”,秋日下“催禾雨”、“豆花雨”;布雨之时,先在雨母山上升起一团雨雾,向百姓发出信号,雾升就要下雨了,雾落就要休雨转晴了。从此江南不涝不旱,年年丰收。

  炎帝被赤松子法术折服,每次与赤松子见面时,都对赤松子“行弟子之礼”,尊他为师,赤松子将这套布雨的方法传授给了炎帝,他俩成为了“知已之交”。

  炎帝的小女儿则千方百计地去赢取赤松子的欢心,赤松子走到那里,她就跟随到那里……炎帝见自己的小女儿如此钟情雨师,便做了个顺水人情,将她嫁给了赤松子。

  结婚后,赤松子将自己祈雨的本事,全部传授给自己的妻子,她便同赤松子一样成了仙人。

  因为赤松子经常求雨,他居住的地方云气非常丰阜,所以人们把他住的山叫云阜山,把他求雨的祭坛——飞来石称作“赤松子坛”。秦朝丞相李斯在为统一全国文字而著的字书《仓颉篇》中说:“云阜山,庳而大也。”

  神农氏成仙后,黄帝继任部落联盟首领,九黎的头领蚩尤不服,兴兵作乱,连赤松子也投奔了过去。

  等黄帝率领众部落与蚩尤大战与涿鹿之野时,雨师赤松子化为一条虬龙,风伯飞廉变成一只小鹿,一道施起法术。刹那间,天昏地暗,走石飞沙,暴雨狂风,飓风卷飙。黄帝的部队在一片混沌中,连东南西北也辨认不出,还能作战?蚩尤趁机发动进攻,杀得对方丢兵弃甲。就这样。蚩尤依仗飞廉和赤松子能征风召雨的优势,接连九次战胜黄帝,迫使黄帝连连后撤,一直退到泰山。 

  黄帝在泰山会集群臣,商讨了三天三夜后,终于设计出两个破敌法宝--司南车和牛皮鼓。司南车有两层,共二十八个轮子,车上有一个手指前方的木刻人。牛皮鼓一共八十面,一起鼓响,声音可以响彻三千八百里。于是黄帝再与蚩尤决战。 

  蚩尤仍使赤松子和飞廉呼风唤雨,吹烟喷雾。这一次,黄帝靠着司南车,始终不迷失方向,坚持战斗,紧接着,大臣容成等人,率兵擂起牛皮鼓来,顿时惊天动地,裂石崩云,吓得蚩尤的军队魂飞魄散,赶紧逃窜。黄帝挥师追击,一直追到涿鹿,终获全胜,赤松子和飞廉也归顺了黄帝。因为这两个人本领非凡,黄帝仍封赤松子当雨师,命飞廉为风伯,于是他们一心向善,为民造福。 

  赤松子在其它一些地方的民间传说也有不少,在湖南比较有名的有株洲茶陵。相传茶陵云阳山是炎帝神农氏的封地,赤松子随炎帝到茶陵,除掌管祭天求雨外,还与炎帝一道跋山涉水,翻山越岭,尝百草、采灵药,研究医药,为民治病,发现了生姜、大蒜、白芷的医用和食用价值,摸索出了人工栽培方法。从此茶陵人代代种植生姜、大蒜、白芷,后来被称为“茶陵三宝”,历朝历代被列为皇家贡品。赤松子还在云阳山东麓的真仙洞制药、炼丹,后来这片山就叫赤松山,赤松子洗药的一泉池就叫赤松丹井,被誉为“茶陵八景”之一。

  茶陵云阳山现存有赤松仙道观,主祀赤松子,以黄石公、张良配享,在《徐霞客游记·楚游日记》中就有记载。茶陵民间至今流传的“伏腊走     ”的祈丰舞,就再现了当年赤松子求雨时,身穿蓑衣狂奔竞舞的情景。

  助帝喾雨母山灭术器

  雨母山帝喾祠,据说舜帝在南巡时,为纪念上古五帝之一的帝喾而修建的,距今已有4000余年。而促使帝舜当年建祠于此的原因,就是帝喾曾与术器决战于雨母山。

  关于术器的记载,见于《山海经·海内经》:“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訞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祝融降处于江水,生共工。共工生术器,术器首方颠,是复土穰,以处江水。”这是关于炎帝部落谱系较为详细的记载。祝融、共工、术器都是炎帝的后代,他们率领炎帝部落与黄帝部落进行了长期战争。术器长着一个平顶方形的脑袋,头顶平整如削,可谓长相雷人。他发明了平整土壤、挖塘蓄水的农耕方法,因此被尊为山神。

  《竹书纪年》记载:“(帝颛顼高阳氏)七十八年(公元前2334年),帝陟。术器作乱,辛侯灭之。”说的是在颛顼帝在位的最后一年,时任辛侯的帝喾平叛的事。关于这次平叛战争的传说,在雨母山周边至今仍然流传,其中“赤松子助帝喾灭术器”便是精彩的一个。

  相传术器父亲共工氏康回大兴兵马作乱,与颛顼争夺部落首领,颛顼帝令辛侯(帝喾)伐之。帝喾经过大小30余战,直逼共工逃入不周山,帝喾将不周山团团围住,共工终因粮食消耗殆尽,不忍所带残兵困饿而死,怒触不周山而亡。

  共工死后,其子术器逃回南方,盘踞于衡阳雨母山。帝喾受颛顼之命来衡阳讨伐,双方展开了一场大决战。起初术器驭毒蛇猛虎以为兵,屡次打败帝喾。后来帝喾请来自己的老师赤松子,降伏了术器的毒蛇猛虎,帝喾才最后打败术器。

  《清泉县志》引《衡湘传》叙述了当年的战况:“闻帝喾逐术器于衡阳,斩其首,犹自挈以走,喉言闻于途,人告之曰已死,乃僵。今其地谓之败阵坡、落马桥,山祠帝喾盖有由矣。”

  就在术器被灭的这一年,98岁的部落联盟首领颛顼帝驾崩,帝喾即位,那年他正好30岁,开始了长达70年的统治时代。帝舜南巡途经雨母山,为纪念帝喾、赤松子平叛的功绩,特修建帝喾祠,距今已过4000多年。上古五帝中,有两位帝王在雨母山上留下了足迹。

  雨母山求雨轶事

  雨母山山巅有一高3米、宽7米的巨岩,传说为天外飞来的陨石,故名“飞来石”。飞来石的南面,上有清代乾隆年间清泉知县江恂篆书“赤松子坛”四个大字。

  雨母山上的赤松子坛建于何年何月,规模建制如何,如今尚不可考,然而据东晋盛弘之所著《荆州记》:“湘东有雨母山,山有祠坛。每祈祷无不降泽,以是名之。” 这是现今所知有关雨母山得名的最早记载。文中所言“湘东”是指湘东郡,东晋时的雨母山归其管辖,由这句话可知,在当时雨母山上已经存在有帝喾祠、赤松子坛,而祈雨灵验,正是雨母山得名的由来。(下转第三版)

  要“雨”得“雨”看       

  

  ■文 / 刘峥嵘   图/ 王理炎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赤松
衡阳日报版面一A01赤松 2013-05-25 2 2013年05月25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