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面五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2年07月22日 星期五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白马名津:一个景美古朴、文化深厚的衡山古渡
白马名津位于衡山县开云镇湘江北路172号,四周交通便利,商贸繁华。
芳草渡码头又叫白马渡码头,1958年衡山出现轮渡后,此码头废弃但“白马名津”现仍存在。
如今的白马亭。
白马名津就在衡山大桥南面。
白马亭为衡山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昔日的白马渡头,如今的休闲广场。
白马名津。
县正堂谢示。

  ■文\通讯员  王水莲  图\通讯员  颜益平  王水莲

  来衡山县城,一定要去看看衡山古渡——白马名津。特别是在晨曦中,看湘江波光潋滟、水天一色,白马古渡头自有一种古朴之美,见证着历史的厚重与沧桑。古渡与不远处熙熙攘攘的开云菜市场相映衬,又增添了几分人间烟火味与静谧之美。

  正对着湘江江岸的亭子上有一副对联:“宝筏西来驰白马,大江东去濯黄龙。”横批为:“东西一苇”,对联写的是白马拖竹排过河的故事。传说古时候湘江河水不深,一个小伙子在此以背人过河为业。后来小伙子做了一个竹排,让人坐在竹排上,并找来一匹白马拉竹排。白马很通人性,拉人过河时没半点闪失。一次白马把竹排拖到江心,因上游突发洪水,竹排将有灭顶之灾。就在这紧急关头,但见白马纵身一跃,从江心跃到河岸。竹排上的人安然无恙,而白马却力竭身亡。人们为了纪念白马的救命之恩,把渡口命名为白马名津,渡头旁供人休息的亭子改名叫白马亭。

  有人说下联“大江东去濯黄龙”,指的是大禹治水的故事。鲧治水无效,南岳祝融受命在白马渡口杀了鲧。后来鲧的儿子大禹,一出生就化为黄龙,奋战在滚滚江流,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治水成功。后来,大禹亲自到衡山白马亭祭拜父亲。传说未必可信,但湘江河涨大水时,确如滚滚黄龙汹涌澎湃、浩浩荡荡,奔流向前,气势非凡。

  白马亭正对的开云菜市场也有一副对联。“白云绿水皆过客,马迹车尘且息机。”横批为:“白马名津”。“息机”有“息灭机心”和“停止机械运转”两种意思,这副对联意思是说车马到了白马亭就在此停歇休息。

  此亭为穿斗式梁井字结构,硬山青砖建筑。重檐翘角,青砖黑瓦,亭子正面为黄龙戏水,宝葫芦压顶。现在白马亭的建筑面积为83.5平方米。

  白马古渡头在古代是交通要道,诗仙李白、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都由此进入衡山。韩愈留下了著名的“韩愈开云”的典故,李白则留下了著名的诗句:“衡山苍苍入紫冥,下看南极老人星。回飙吹散五峰雪,往往飞花落洞庭……”

  如今,白马亭正面的墙壁上还嵌有石碑,上面刻有“县正堂谢示”:“严禁本阜渡船,偷闲别处停泊。划船毋许争渡,并禁勒索钱文。平时河干水浅,装载十四五人。凡尔来往过客,每人给钱两文。如遇水涨半河,装载十二三人。过客亦须原谅,加倍给钱四文。陡涨平河大水,装载不过四人,船只来往不易,每客给钱八文。务各一律遵照,如违拿案究惩。”从这则“县正堂谢示”可以看出,这个民渡管理井然有序,按章收费,诚信待人;当时县治规范,民风纯朴。

  始建于隋唐,明清时期经过多次维修,解放后,白马亭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衡山县人民政府、衡山县文物局对白马亭进行了一次大修,即成如今的模样。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渡头两岸热闹非凡。卖小商品的、卖小吃的、招呼顾客吃饭住宿的……商家、客人络绎不绝。

  1995年,衡山大桥修建后,渡头就没了往日的热闹繁华。后来衡山修建河堤,修整渡头为休闲娱乐中心,渡口就成了人们散步、乘凉、健身的好去处。

  白马名津,见证了时代的变迁。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白马名津:一个景美古朴、文化深厚的衡山古渡
衡阳晚报版面五A05白马名津:一个景美古朴、文化深厚的衡山古渡 2022-07-22 2 2022年07月2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