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厚明
唐朝宰相、名将娄师德出身进士,文武双全。他西征吐蕃时立下赫赫战功,两度拜相,却为人谦恭低调、不计得失,给后人留下了“唾面自干”的典故。在唐代,有一座唐太宗专为表彰功臣而建筑的凌烟阁,娄师德与房玄龄、杜如晦等三十七位名臣,被作为“宰臣上等”的有功之臣将画像挂在其中以示尊崇。
娄师德重品爱才、知人善任,但却从不公开宣扬、邀以为功。因为他看中狄仁杰的治国才能,他曾上表“十许通”向武则天力荐狄仁杰担任宰相。狄仁杰拜相后,对此却丝毫不知情。公元691年,狄仁杰担任宰相不到四个月,就被来俊臣诬陷谋反,打入监牢里。后又被武则天贬到彭泽,当了一名小小的县官。娄师德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经常在武则天面前美言狄仁杰,恳请将狄仁杰调回京城担任要职,狄仁杰也终于再次得以重用。
狄仁杰虽与娄师德同为宰相,但两人性格迥异。狄仁杰嫉恶如仇、爱恨分明,娄师德则小心谨慎、谦和忍让。这也让几度沉浮的狄仁杰看不惯安居相位的娄师德,多次非议娄师德,意欲将他贬离京城。武则天有些看不下去了,决意点破这一切,调解二人关系。她问狄仁杰道:“娄师德贤明吗?”狄仁杰道:“他担任将领谨慎称职,但是否贤明,我就不知道了。”武则天又问:“娄师德知人吗?”狄仁杰道:“臣曾与他同僚,没听说过他知人。”武则天道:“我用你为宰相,就是娄师德大力举荐的,看来他确实知人啊。”然后拿出当初娄师德举荐的“十许通”奏章。狄仁杰大为羞愧,感叹道:“娄公盛德,我被他宽容相待却不知道,我不如他太远了!”
古人云:“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智囊》中这样评价:“娄师德深沉有肚量,人有忤己,辄逊以自免,不见容色。”这或许是娄师德久为将相四十年,成为官场不倒翁,居险恶而自安、处乱世而避害的品行修养之所在。
历史鉴照古今,无论是选人用人还是干事创业,心怀国之大者的人总是宽豁大度、德行天下。为公不谋私,报国不图利,彰显的是境界;举荐不言谢,蒙辱不报怨,展示的是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