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面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主任梁日初:~~~
2021年08月19日 星期四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主任梁日初:
化身“拆弹专家” 解决“头”等大事

  ■朱嘉林

  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拥有140多亿个细胞,里面的脑神经就像迷宫一样。如果大脑生病了,想要在迷宫中找到问题并成功解决,是个艰难的挑战。颅内肿瘤、动脉瘤、高血压脑出血、血管畸形……在神经外科,这些病种都可以分分钟要人命。

  面对错综复杂的脑神经和脑内的“不定时炸弹”,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主任梁日初有着自己的“独门秘诀”:他勤学苦练,不断提高自我的诊疗技术,化身“拆弹专家”,为患者解决“头”等大事。


  1  不惧“雷区”,细心打开“生命通道”


  8月16日下午5时,该院第三住院部的手术室内,墙上挂钟时间一分一秒地走着,梁日初顾不得早已被汗水浸湿的手术衣,也顾不及疲惫不堪的身体,现场每一名医护人员都集中精力,紧密配合,在历经漫长的5个小时后,这场手术终于成功结束。

  手术结束后,梁日初抽空接受了笔者的采访,他介绍,刚刚进行手术的患者是一位来自祁阳的脑胶质瘤病人。“脑胶质瘤是发病率最高的颅内原发肿瘤,多发于中老年,另外,儿童也容易发病。”梁日初介绍道。

  “绝大部分脑胶质瘤无法做到根治,其治疗方法是以外科手术为基础的综合性治疗,而手术是治疗此类疾病最重要的基础,讲究的是在安全前提下的最大切除。”梁日初说道,肿瘤位于大脑内,大脑内神经组织多且复杂,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现不可逆转的伤害,因此,手术必须慎之又慎。而就是这样一种极有难度、风险极大的“拆弹”手术,梁日初带领的神经外科团队已经能常规开展。

  就在8月12日,梁日初带领的神经外科团队还开展了一次高难度的显微镜下脑胶质瘤切除手术。16岁的患者乐乐(化名)因为右侧肢体麻木两周,由其家人带至该院就诊。头部扫描结果显示,她的大脑长了一个胶质瘤,因此引起继发性感觉异常。

  “只有进行手术才能有生命延续的希望。”梁日初指出,乐乐的肿瘤长在大脑重要功能区,这是脑内控制感觉、语言和肢体活动的区域,就像是“雷区”似的不容损害,否则,会出现偏瘫、失语、感觉障碍等后遗症。

  该如何在全切除肿瘤的同时还尽可能保护正常神经功能,避免术后功能缺失,提高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呢?在梁日初的带领下,神经外科进行全科室大讨论,决定在手术中应用“多模态影像导航技术、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这是当前对脑功能区病灶实现最大范围安全切除的先进方法。

  手术团队利用多模态影像导航技术对肿瘤进行三维重建,“相当于将肿瘤从周围组织中‘抠’出来,立体成像,这样能清楚看到肿瘤内部情况。”梁日初解释道。最终,经过近5个小时的操作,成功将乐乐大脑功能区的肿瘤完全切除。

  术后第二天,乐乐就能下床行走。采访当天,梁日初为乐乐检查身体,目前乐乐恢复良好,术后肢体运动、感觉均无障碍,语言流利,术前症状完全消失。“梁医生医技高超,避免了我们跑去省会长沙的医院治疗的奔波和麻烦,太感谢您了!”乐乐妈妈激动地对梁日初说。


  2  巧用设备,不断挑战“大脑禁区”


  借助显微镜、DSA机器等先进设备,梁日初不断挑战“大脑禁区”,在颅内动脉瘤以及血管畸形的介入栓塞和显微手术治疗方面以及颅脑及椎管内肿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深有造诣。“大脑的精细,注定了神经外科的手术都是大手术,需要医生胆大心细。”梁日初坦言。

  让梁日初印象深刻的是,他曾接诊的一位79岁患者王爷爷。王爷爷丧失味觉有5年多,时不时还会出现头痛、头晕,多次就诊、理疗后均无缓解。经头颅磁检查提示巨大前颅窝底脑膜瘤。脑膜瘤切除手术复杂,老人年龄大、基础疾病多,对手术的耐受力差,但王爷爷对开展手术下定了决心,他对梁日初说:“我年龄虽然很大了,但多年来一直头痛,也食不知味,我只想不留遗憾!”

  于是,在其家人的支持下,梁日初开展多学科会诊,为手术保驾护航,最终,经过充分准备后行手术治疗,手术历时10多个小时。术后第二天清醒,第三天开始进食,王爷爷感慨万千:“多年的疾病终于解决了!”

  这么多台高难度手术的成果开展,离不开梁日初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梁日初自1993年从衡阳医学院(南华大学前身)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一直在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工作,对南华附二有着深厚的感情。从医28年以来,梁日初扎根于临床第一线,从事神经外科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

  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诊疗水平,梁日初始终保持勤奋学习,曾在天津医科大学、北京天坛医院进修,师从我国著名神经外科杨树源教授和张建宁教授。截至目前,由梁日初累计主刀完成各种类型颅脑损伤、高血压脑出血、颅内肿瘤、椎管内肿瘤及脑动脉瘤等神经外科疾病三、四级手术量约3500台次,指导抢救危重病人1000余人次/年。


  3  勤学苦练,获得社会广泛好评


  2004年,梁日初接任神经外科主任,他带领着神经外科团队不断开拓进取,努力创新,积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努力拓宽诊疗范围。他积极布局谋划科室亚专业的发展,科室在原有重型颅脑损伤及脑出血性疾病诊治优势基础上,大力发展亚专业,明确了脑脊髓血管病、神经肿瘤、功能神经外科、神经重症四个亚专业发展方向,科室已能常规开展各项神经系统手术,实现了科室的稳步发展。

  同时,梁日初以身作则,身先士卒,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以院为家,经常加班加点,不管什么时间,只要患者需要,他都随时待命,及时赶到科室进行手术。梁日初以实际行动感染带动了身边人,科室发展成绩斐然。神经外科从一个只有10张床位,年手术量不到100台次的小科室发展为如今拥有120张床位,年手术量达1300台次的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并在省内外享有盛名。

  除了完成医疗本职工作外,梁日初还坚持“医教研”同步发展,他对待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认真负责,多次在年度教学评估中获评优秀,主持省卫健委重点课题、一般课题各一项,湖南省科技厅临床创新引导计划项目一项,同时参与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四项课题科研工作。在核心期刊以上级别杂志发表科研论文31篇,其中SCI论文两篇。

  作为一名临床医生,梁日初在提升自己的知识和业务水平的同时,还积极指导下级医生及县级医院开展各项医疗工作,提高科室业务能力的同时,不忘临床教学、科研工作,搭建衡阳市神经外科学习平台,为不断提升湘南地区及我市神经外科医疗水平做出重要贡献。此外,梁日初重视医联体建设,已经建立湘南地区(衡阳、永州、郴州、邵阳等)神经外科专科医联体,落实双向转诊制度并积极开展对口支援,使得科室在湘南地区影响力巨大。

  因工作成绩突出,梁日初得到了社会、学校以及医院的一致好评,先后获得衡阳市“五一”劳动奖章,南华大学“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当选为南华大学党代表,并多次被评为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优秀共产党员”“十佳员工”“十佳医师”。

  梁日初简介:

  现任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大外科主任、神经外科主任、学科带头人,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担任中国医师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多学科协作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时任湖南省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南脑胶质瘤联盟委员、湖南省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湖南省健康管理学会神经损伤全病程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健康管理学会围手术期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健康服务业协会脑与脑健康分会常务理事、衡阳市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化身“拆弹专家” 解决“头”等大事
衡阳晚报版面六A06化身“拆弹专家” 解决“头”等大事 2021-08-19 2 2021年08月19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