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胡纯语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个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上,医务人员的身影无处不在,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着责任和初心。有这样一个人,他虽然不是医务人员,但他手握方向盘同样奋战在抗击疫情的道路上,成为最美“逆行者”,他就是衡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司机刘军。
“你什么时候出发?”“现在马上就走。”“你还没吃饭吧?”“有空了再吃。”……这就是刘军在接到卫健委临时紧急出车任务时和妻子的对话。
刘军的妻子是医院职工,家中女儿正在上初二,还有一名身患重病的老母亲一直需要照顾。由于平时工作性质特殊,救护车司机上班时间不固定,刘军带着一家三口挤在医院不足10平方米的老式宿舍里,虽然条件艰苦,但这一切并没有丝毫影响他的工作热情……
“特殊”任务义不容辞
1月29日(农历正月初五),衡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到市卫健委的命令,将在医院抽调一名驾驶员承担起从长沙运送防疫物资到衡阳的任务。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退伍老兵,刘军临危受命,迎难而上,面对防护物资匮乏,自身防护措施无法到位等严峻考验,他来不及回趟家就戴上仅有的口罩出发了。
在借调到卫健委运送物资期间,刘军坚持每天将车辆消毒,提前到达市卫健委随时候命,每天因为出车吃不上热饭是常事,但他从不叫苦喊累。“虽然我不能上一线,但是负责运送物资也是我的荣幸和职责,我不能有丝毫耽搁……”刘军总是这样叮嘱自己。
奋战62天,共出车2万余公里
3月份以来,国内的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外防输入成了防疫工作的重中之重,根据上级安排,在连续转送物资49天后,刘军又被调遣到长沙黄花机场,担负起境外入衡人员的转送任务。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他毫无怨言,往返于长沙至衡阳石鼓收费站这段高速路上。
3月19日下午3点,刘军从长沙黄花机场接到一名入境人员,5点钟到达衡阳后,又接到上级电话,另外有一名境外来衡人员将从黄花机场下飞机,需要立即转送到衡阳,来不及吃口饭,刘军将车调了个头上了高速,这时天空渐渐下起了小雨,气温随之骤降,让人感到一丝寒意。刘军1米83的个头,在这狭小的驾驶空间里,长时间保持一种姿势不能大幅度活动真的是一种煎熬。更具有挑战的是,晚上在高速上行驶容易由于视线疲劳和恶劣天气造成视线差,看不清道路,但他最终凭借丰富的驾驶经验一一化解了,直到凌晨4点钟,刘军才从长沙黄花机场接到这名入境人员并马不停蹄地踏上了回衡阳的返程路上,早上7点刘军将转送人员送到了县里对接的工作人员手中。看着自己转送的人员上了对方的车辆,刘军才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一个通宵的忙碌,让他的身体满是疲惫,但这一刻,他的心里却无比的踏实和满足。
截至3月31日,刘军共转送入境人员34人,连续奋战62天,共行驶20000余公里,出色地完成了紧张而繁重的出车工作,在防控疫情斗争中经受住了考验和锤炼,以最高的政治站位和思想觉悟彰显了一名退伍老兵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全面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了自己最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