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面十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0年04月13日 星期一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冠疫情下的中医哲学思维
  ■王诚喜

  当下,新冠肺炎疫情已成为人类健康的重大威胁。中医药正全面介入,深度参与新冠肺炎救治工作。全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91.5%患者使用了中医药,中医药总有效率达到了90%以上。在这次新冠肺炎的预防、救治、康复过程中,无不折射出中医的哲学思维。

  中医学起源中国农耕文明,受当时哲学思想深刻影响,在其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不断吸取当时的哲学成就,以天人合一、万物互联的整体观,阴阳五行、气血津液、脏腑经络的施辨观,阐叙人体自身奥秘、人与自然的关系。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以特有的宏观维度发挥着巨大作用。

  2020年元月,西医专家组从实验室检测出一种新型冠状病毒,获得该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而中医专家组以天人合一的整体观来论述疫情的发病原因。基于五运六气中医思维,此病发于乙亥年,大雪,冬至之后,庚子年初。时值武汉天气潮湿寒冷,推断出此病为寒湿疫毒所致。《素问·刺论》中讲,“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天牝从来”,此病称为疫病。病毒与疫毒,一字之差,彰显中医学天人合一思想的哲学精髓。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尽快攻克疫情防控的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积极推进药物疫苗和检测试剂科技攻关。中医没有疫苗,但提供了哲学思维和简便验廉的实用办法。中国是一个疫病多发的国家,从公元7世纪至20世纪,共发生过700多次规模较大的瘟疫流行,中医在抗击瘟疫的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基于“治未病”理论,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瘥后防复。基于“内因是万物变化的根本”,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至其气必虚。采用强基固本之法进行预防。古有橘井泉香,一碗井水,一片橘叶,看似简单,实则有效。国家推荐预防新冠肺炎1号方、2号方,在疫情防控一线医务人员、工作人员、高风险人群普遍使用,有效阻止疫情漫延。疫苗与防疫,一字之差,折射中医的天人合一哲学思维。

  新冠肺炎疫情早期,西医没有特效药,中医有有效方案。《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扁鹊诊病已能“切脉、望色、听声、写形,言病之所在”,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望闻问切,辨证施治。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张伯礼院士提出“中药漫灌”的思路,患者普遍服用以治疗疫毒为主要功效的中药汤剂,症状明显好转,效果不错。孙思邈的《千金方》、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吴又可的《瘟疫论》、吴鞠通的《温病条辨》等经典著作,为中医药治疗病毒性传染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在总结前人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中医药科技攻关,筛选出“三方三药”,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颗粒、血必净注射液和清肺排毒汤、化湿败毒方、宣肺败毒方。杀毒和调毒,虽一字之差,体现了中医整体观和辨证论治思维。

  在新冠疫情防控过程中,中医运用阴阳五行学说、五运六气学说,注重宏观观察,注重整体观研究,强调天人合一,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思维方式,再次向世界证明了中医学的伟大神奇,中西并重,优势互补是健康中国的根本保障。

  作者简介:

  王诚喜,中医肺病科主任医师,衡阳市中医医院院长,硕士生导师,衡阳市中医医院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协作研发中心合作导师。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有深刻的体会和独特的经验。对支气管哮喘、肺心病、老慢支的治疗处于市级领先水平,冬病夏治,哮喘急性发作的中药介入治疗弥补了市级呼吸病的空白,研制了支炎合剂等5个专科用药。曾荣获全国中医药系统创先争优活动先进个人和全国中医文化建设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新冠疫情下的中医哲学思维
食物无贪于多,贵在有节
衡阳晚报版面十A10新冠疫情下的中医哲学思维 2020-04-13 2 2020年04月13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