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公安民警,却有着不平凡的献血经历。20年来,他累计献血1万多毫升,相当于3名健康人身体的全部血量,在临床可以挽救10余人的生命。
他,就是衡阳市公安局有组织犯罪侦查支队副支队长阳小凯,曾获得2016年—2017年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铜奖。
A
目击一场车祸,他走上无偿献血道路
公安扫黑民警是用赤胆忠诚守护着一方平安的纪律部队,被誉为“警中尖刀”。阳小凯便是这个队伍中的一员。他出差途中目睹一场车祸,从此义无反顾加入到献血的队伍。
阳小凯清楚地记得,那是2000年的春天。一次在外出差,他看到一辆货车翻倒在路旁的陡坡下,年轻的司机被卡在驾驶室里,血流不止。救护车赶到后,医生、护士现场紧急为司机输血。但救护车上的血浆不够,伤者命悬一线。于是,阳小凯看到在场素不相识的人争相献血,用热血延续伤者的生命,直至消防队员赶来,用切割机割开驾驶室,将受伤的司机背出,送往医院抢救。
这件事对阳小凯的触动很大。于是,2000年9月的一天,当阳小凯和妻子从超市购物出来,看到街边停着一辆献血车时,他毅然走进车内,捋起自己的袖子,第一次成为无偿献血者。
阳小凯说:“我要用自己的热血延续别人的生命,用这种特殊的方式向社会传递自己的爱心。”
这个“捋袖”动作一直持续了20年。从2000年开始,阳小凯坚持每年参加无偿献血,而且每次都是按人体被允许的最大限度的血量献血,20年来从未间断过。
B
他成了中心血站24小时待命的“常客”
提起阳小凯,单位同事与朋友几乎都知道他是市中心血站的“常客”。但大家不知道的是,阳小凯还是衡阳市中心血站24小时应急待命的一名志愿捐献者,随时准备奔赴特殊的“战场”。只要血站打电话给他,他总会在第一时间赶到献血地,献出自己的热血。
2005年冬天的一个深夜,风雪交加。熟睡中的阳小凯突然接到了市中心血站的求援电话:交通事故中,伤者大出血需要动手术,急需 B型血小板。
放下电话后,阳小凯二活没说,从温暖的被窝里爬起,冒着彻骨的寒风,以最快的速度赶往市中心血站,捋起袖子献出了2个治疗量的机采血小板。
“躺在采血椅上,当看到血液从体内流出,顺着透明的导管输入到血袋,然后可以马上送进手术室抢救病人。自己的血液能救回患者的生命甚至挽救一个家庭时,我觉得这么做很值得。”阳小凯回忆道。
C
乐当献血知识的宣传员
对于阳小凯的献血经历,常常也有人对他的身体状况产生疑虑:“献血量这么大,你的身体吃得消吗?”阳小凯总是简单地回答:“你看我现在的状态就知道我身体好不好了。” 阳小凯告诉记者,人体具有很强的调节功能,献血后1到2个小时就会恢复,而且人体造血功能会更加旺盛。科学献血不仅不会损害身体,反而对健康更有好处,还能促进血液的新陈代谢,使骨髓保持旺盛的活力。
为了让爱心传递下去,让更多的人加入到无偿献血者的队伍中来,阳小凯还常常在亲人和朋友中做献血知识、无偿献血的宣传员。就像他说的:献血只是个人发挥的一点微光,生命不息、献血不止,工作中我要做为人民服务的公仆,生活里我要做健康生命的守护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