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是后天之本,其功能是运化水谷、化生气血、调转一身之气机。中医向来重视脾胃调养,金代名医李东垣曾说:“内伤脾胃,百病由生。”
脾胃喜温恶寒,具有温则行、寒则凝的特点。若逆时而动,令脾胃受风、遇寒或饮食寒凉,则易有腹痛、腹胀、腹泻等不适。因此保养脾胃,一定要避免外寒侵袭,虚寒体质者更当多加注意。一旦出现外寒侵袭,则要及时服用如生姜红糖水、小建中汤等温热的食物或药物,也可通过温敷腹部的方法调整。
人处天地之间,所谓的“天人相应”,既有“顺应”,也有“逆应”。外寒较重时,人体代谢反而更加活跃,容易产生内热。民间所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也是考虑到冬季内热的情况。如果出现脾胃内热,则要节制饮食,尤其要控制高油和高蛋白食物,也可服用具有通腑化积性质的食物或药物,如萝卜银耳冰糖粥、防风通圣散等。饮食中可加莲子、薏米、白豆蔻等。
传统中医认为,脾主四肢、主肌肉,其实是划定了一个以脾胃为中心的身体功能系统。舒展四肢,运动肌肉,可令气血通畅,更能反向增强脾胃运化功能。运动前必须充分热身,运动本身不宜过于激烈。同时,不宜过度运动,大汗淋漓会导致表阳耗散,卫外功能不足,容易出现外寒侵扰的情况。
很多人喜欢吃火锅。火锅高油、高盐、肉多,如果高温进食、超量进食,容易导致脾胃负担过重,出现腹泻、呕吐、食积、消化不良等临床表现。因此,火锅不可贪食。高油高蛋白饮食可较夏季略有增加,但不宜过多。
脾胃强则寿命长。脾胃调养必须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充分把握冬季胃肠的生理病理特点,因势利导。据《人民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