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面十五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7年04月13日 星期四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山一样的母亲
  在人间

  傅喜群

  儿时,我好吃零食。那个年代,农村走亲访友的礼品就是一包饼干、糖果之类的包裹。平时,母亲总把它们置放在土屋木楼上防潮的石灰坛子里。母亲白天在外出工,我在家玩耍时便爬到楼上,一只手用力撑开盖在坛子上的石板,另一只手伸进去在一个包裹上钻一个小洞,掏出一块饼干或者一粒糖果。幼稚的我总是想,一大包呢,偷一两块也不会被发觉。可小孩子吃滑了嘴,一个包裹不知不觉地就变成了空纸壳。有一次,我这个馋猫正在吃饼干时,被母亲发现了,因怕她发怒,我便先发制人地哭了起来。然而,母亲却淡然一笑:“傻孩子,这饼干是娘专门留给你吃的啊……” 母亲不在乎饼干,但却在意我的哭。她说,山里娃有山的性子,怎么能哭呢?

  后来,哥哥和姐姐们常拿这件事来调侃我,我不哭不闹,因为我记住了母亲那句话:山里的娃,不哭。但是,山的性子又是什么呢?小小年纪的我,不懂。

  前些年,我读到家乡一位文友的散文《大糖情结》,里面也有一个类似于我偷吃饼干的情节。在那个年代,家乡的大糖很是珍贵,需要凭公社发的糖票去供销社才能买到。因为难买,又是走亲戚必须之物,所以文中所写的那个偷吃大糖的小男孩,受到了他母亲的惩罚。为了去除他的馋性和“贼”性,做母亲的将儿子的头按在塘水里去捂,结果,一失手就捂死了自己的儿子。读到这里,我似乎发现了母亲所具备的“山的性子”:胸怀宽厚,心地慈祥。

  母亲虽对我十分疼爱 ,但却宽严相济。儿时,有一次我和伙伴们把队里刚种到地里的红薯种扒出来烤了吃。母亲知道后,撩开我的裤衩,用竹枝在屁股上好一顿痛打。她打了后还严厉地训诫我:今后再干这种偷鸡摸狗的事,打断你一条腿!那是母亲唯一一次打我。但是,这一顿打和那火辣辣的痛楚,却让我铭记至今,终生难忘。因为,它让我深深地感触到了:娘虽为一个柔弱的山里女子,但那铁骨铮铮、刚正不阿的山的性子,却是如此鲜明,令我敬畏,不敢偏离!

  在那集体化年代,母亲白天出工,中途休息,别人在树荫下乘凉,她便抽空打一篓猪草。傍晚收工回家,还要忙做饭、喂鸡、剁猪草等家务。深夜上床睡觉前,她还要在昏暗的煤油灯下,为一家子老少纳鞋底做布鞋。为哄我睡觉,她一边纳鞋底一边给我讲童话故事,讲从前有座山、山上有个洞、洞里有个老神仙……无数个夜晚,母亲纳鞋底那丝丝作响的声音,还有她所讲故事的美妙韵味,总是伴我酣然入睡。无数个夜晚,我依偎在母亲怀抱撒娇,向她许诺:长大以后,买团鱼乌龟给娘吃,买天上的飞机给娘坐……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许多地方粮食还不充足,人们都是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父亲当大队书记,上面来人了,大多是在我家吃饭。这样,大队不用花一分钱,我家里的招待费可就得靠母亲精打细算从牙缝里挤了。家里来了客人,一般都是煎几个鸡蛋,还有一碗腊肉,这腊肉碗底下其实都是腌制的萝卜干和青菜叶。来客人了,母亲做好饭菜端上桌,父亲陪着,她便端上潲盆喂猪忙家务了。等到忙完,就随便吃点剩下的菜汤和锅焦。有时临时来客,家里连鸡蛋也没有,她便不声不响地出去借。在那困难年代,正因为母亲勤俭操劳,持家有方,才使得我们兄弟姐妹没有饿着,得以健康地成长。

  母亲为人善良,宅心仁厚。童年时代的父亲,因奶奶的改嫁离去而导致生活坎坷,为此一直与奶奶心存芥蒂。母亲劝道,世上哪有记恨娘的崽啊?她纵有千个不是,也是生你的娘呢!在母亲不时的劝解下,父亲的心结终于得以化解。奶奶病倒时,父亲和姑姑殷勤伺候数月,守床尽孝,再无怨言。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开始学习新闻写作。坚持了数年,除了在报纸上发了一些“豆腐干”之外,进步甚微。为此,我的耐心和信心受到了极大的打击。有一次,我写了一篇人物通讯稿,自己都没信心去邮所寄发,便交给了母亲,嘱她有时间就去寄了。第二天,恰是大同市墟日,母亲去赶集。走到中途一个叫“十字路”的地方时,才突然想起我交给她那装了稿子的信封忘了带,于是,她把背着的竹子寄放在路边熟人家,又往回赶。单程十几公里的山路,就硬是让母亲来来回回多走了两趟,走得两腿肿起,两脚冒出水泡,两天都不能下地。时隔几天,邮递员送来了报纸,我的那篇通讯发在了《湖南农村报》的一版要闻。母亲不识字,但她捧着报纸笑了,那一刻,我分明看见,母亲那有些浑浊的双眼,淌着晶莹的泪花。

  此时,我对母亲说的“山的性子”,除了胸怀宽阔、包容仁慈,铁骨铮铮、刚正不阿之外,又多了一层理解:不畏险阻,坚韧不拔。从此,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之下,我在新闻写作路上愈走愈坚定,终于从一位业余通讯员成长为一名专业的宣传工作者。

  母亲五十六岁那年,终因积劳成疾卧病在床。临终前,她要我到床上抱着她。怀抱着母亲骨瘦如柴的身子,我不由悲从中来:少时的我,曾无数次依偎在母亲温暖的怀抱,而回报她养育之恩的却只是这唯一一次拥抱!

  每年的清明,我都会回到故乡的山村看望长眠青山的父母双亲。二十九年过去了,我在坟前诉说了二十九年的相思。 

  母亲,今又清明,您在里面,我在外面,这真的是一种无奈!

  我站在母亲的坟前,她生前的音容笑貌,像电影般在眼前放过,背景就是家乡那连绵的山。此刻,在那高耸伟岸的枣岒上,我看到了母亲瘦弱而美丽的身姿和慈祥的笑容……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我在千年书院等你
家有憨夫
大山一样的母亲
衡阳晚报版面十五A15大山一样的母亲 2017-04-13 2 2017年04月1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