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面十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7年03月31日 星期五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奇葩大会》
  锋芒辩论变成观点分享

  3月17日晚,随着最后一期节目的上线,由何炅主持,马东、蔡康永、高晓松担任导师的大型先锋青年观点集会《奇葩大会》收官。

  “你以为你现在的活法就是最好的了,你以为你就是最特别的了?其实你不是,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比你活的精彩,做着你做不到的事情的人”,《奇葩大会》就是想把这样的人展现给大家。

  这个节目在社交媒体收获不少“自来水”,被誉为“史无前例的先锋青年观点集会”。 一向玩辩论锋芒的《奇葩大会》变成了各色人物分享观点的言论舞台:拥有女生倾向的克氏综合症患者暖暖,说自己18岁就想自杀的故事;坚持“都不愤怒了还玩什么摇滚”的臧鸿飞;就连严肃的京剧演员王珮瑜也出现了,缓缓普及京剧。

  口才了得的盲人蔡聪说,“世界上不应该有‘残疾人’,我们的人生只是换了一种新的活法,而不是判决书一样的‘你完蛋了’。”这个观点震惊全场,刷新了许多人的“刻板印象”。有人感慨说,“不是同情,而是羡慕,他拥有我一辈子都体会不到的不同光彩人生。”

  2010年,从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毕业后,不愿做盲人按摩师,蔡聪在网上发现“一加一(北京)残障人文化发展中心”招聘盲人广播节目制作实习生,于是投去了简历。后来他成为一加一残障人公益集团合伙人、有人公益基金残障项目总监,还是一个残障意识培训师、非视觉摄影培训师。他努力打破人们对视障者只能待在家里,只会做按摩等认为残障人无能的刻板印象。

  本想围观奇葩的观众被“唤醒”

  有网友这样评价这档节目:“先锋青年”之所以“先锋”,在于他们关心的并非是“世界是怎样”,而是“世界应该是怎样”。很多时候,在面对一个观点、情怀、趣味和自己完全不同的人时,我们往往苛求对方与自己完全相同,于是想要去追逐、操纵、占有对方,这最终造成人的矛盾和痛苦,造成人与人的割裂和离散。或许当这批“先锋青年”和他们的观众逐渐老去的时候,会发现这样的言论平台,将成为一个真实的时代标本。

  奇怪的是,许多人竟然开始理解那些“怪咖”和“怪异”观点:比如“直男癌终结者”李银河说,几十年或者百年以后,婚姻可能还在,但是进入婚姻制度的人,就很少了。李开复说,未来十年,大概人类50%的工作,都会被人工智能取代,比如说交易员、助理、秘书、中介。

  在首期节目中,高晓松对GPS的论断。“因为有了GPS,我们永远不会走错路,但恰恰是因为这样的束缚,我们往往错过了更多的东西”。的确,GPS让人错过了很多美和风景,我们从中学到,人有时不能太直接的要去做某件事,和有意义的事相比,还有好多有趣的事要去做。

  最初开始追节目,希望通过围观“奇葩”打破无聊的网友们发现,一种认知被“唤醒”:宽容那些跟自己不一样,或者持有“异见”的人们。在生活中,也渴望回到自己最初的样子,与众不同,却熠熠闪亮。我们可以适度偏执,但不要有偏见。

  当然,我们也完全有理由对任何综艺传递出的煽情故事保持警惕,比如创业者励志故事背后,也可能有对其产品和商业动机的质疑。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怼文化”
《吐槽大会》
《奇葩大会》
衡阳晚报版面十六A16《奇葩大会》 2017-03-31 2 2017年03月3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