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功
这是个单亲家庭,父亲的背叛让母亲彻底不能原谅,才30多岁就一个人带着女儿过日子。岁月消蚀了母亲姣好的面容,密布在脸上的皱纹记载着一次次艰辛。山大的压力磨炼了母亲的意志,成就了她包容淡定、坚强有如男子汉的风格。她在母亲的悉心呵护中成长,甜蜜、欢愉,从小懂事,学习努力,考上了好学校,有了一份收入稳定的工作,有了如意郎君,生活充满了阳光。她知道母亲一生的坎坷,历尽磨难。如今条件好了,完全可以让母亲享受享受。的确,母亲也过上了好日子,笑容使沧桑的脸上有了滋润,看得出惬意。她和先生商量,母亲还未出过国,琢磨着最近要陪老人家开开“洋荤”,见见世面。
发现身体不适时谁都不在意,母亲一般不去医院,以往这种情况,随便吃点药就能扛过去。这回以为又是那样,却总不见效,脸色也越来越难看,一看不对劲,连哄带压将母亲拖至医院,一查竟是这样。
瞒着母亲,假装坚强。“没事,妈妈,一点小病,住院打针就会好的。”背地里,泪盈满眶,一地心碎,用最好的药,尽最好的治疗。倾家荡产,只求能延长母亲的生命,可是,这病就如魔鬼缠身,甩都甩不掉。几个月后,母亲还是不治而亡,当白布盖上母亲的遗体那瞬间,她哭得晕了过去。
母亲曾经是她生活的全部,失去母亲的日子无比灰暗,她脑海里浮现的全部是母亲的影子,一桩桩,一件件,从记忆深处走来,怎么说走就走了呢?日子才刚刚好过些!可怜的母亲,慈祥的母亲,勤劳的母亲,伟大的母亲,她整日以泪洗面。
斯人已逝,死者不能复生,人不能在回忆中过日子啊!丈夫劝她去上班,那样,有工作干,可以分散注意力,同事在一起,也可以得到劝解。这样悲伤不能自拔,身体肯定吃不了,弄不好会出大问题,几个月的操劳和加上过度的悲伤,她憔悴疲惫,人瘦得像个衣架,几乎变了形。
第二天,风和日丽,她悄悄收拾了一下,振作精神去上班。
一向没来单位,油然的亲切感,让她心情也好了许多,就像蓝天驱散了乌云。同事们闻讯,一个个赶来问长问短。她的办公桌已被同事擦得光亮照人,一杯刚沏好的绿茶清香袅袅上升,一股暖流涌上心头。
上班的时间,各有各的工作要忙,她有自己的事要做。她试着去做,可总是分神,无法专注,藏在心底的悲伤挣扎着往外冒。连喝几口热茶,才勉强压住那颗仿佛要跳出来的心。
好不容易轮到工休时间,大家凑到了一块,平时她人缘关系不错,知道她母女情深,同情她丧母之痛,愿去听她的诉说,话匣子打开,一路数来,早年母亲如何吃苦,拉扯自己长大不易,如何能干、贤惠、坚强;如何生病、治疗,母亲去世,自己如何悲痛……情到深处,声泪俱下。那气氛强烈地感染着别人。一些女同事甚至陪着流起了眼泪,大家纷纷劝解和安慰着,人死不能复生呀,你自己要保重等等。
好久没聚了,中午有人请客。一桌四菜不丰盛,但有特色,同事们一个个表示了极大的兴趣,馋得流口水。她被邀参与,受到感染似乎口味不错,一块红烧鱼才咬一口,忽然停了下来,“这鱼我娘爱吃。”吃到茶油炒土鸡,又若有所思:“这土鸡我妈炒得比这还好。”说着说着,竟泪眼汪汪,呜咽起来。一桌的人刚才还在兴高采烈,见到这一幕,举起的筷子又放了下来,不知吃什么好,说什么好,没有了半点口味,没有了兴趣,草草收场。
班总是要上,她总有话说。不管碰上谁,她都会不厌其烦地重复曾经的话题,把悲伤写在脸上无语,看到什么遇上什么也会触景生情,自然而然地联想到母亲过去的点点滴滴。她讲这些话,别人已经不止一次听过,甚至可以背出。她提的那些事,别人已经多次感受,如同亲历其境,但是又不得不装作有浓厚的兴趣,一次一次地表示同情,表示理解,重复地安慰、劝导。
她一直沉陷在痛苦的情绪里,而且只要有机会就会把这种情绪传递给别人。这样她的情绪让单位的气氛长时间笼罩在沉重里。久了,大家不得已刻意回避她,顶多也是心不在焉地应付。不得已小心翼翼地隐藏属于自己生活里原来平常的快乐,不当面开玩笑,更不会当面提自己的母亲,生怕戳到她的痛处。日子一如平常地过着,直到有一天,她才发现主动接近自己的人似乎越来越少,明明看见她走近,也要找个借口离开;她一张口,有人立即起身离去,那份客气有了明显的应付。
她可能永远不会知道,人们不是不同情她,也尊重理解她的悲伤,那是她的权利。但是她的母亲毕竟不是别人的母亲,不能接受她私人的悲伤来剥夺他人快乐的权力。一天到晚陪着流泪,私下能不抱怨,能不回避?因为别人还有自己的生活。
人生无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别人不会总在你的故事里流泪。
扫一扫,新功在这里!
心语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