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面十五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7年03月01日 星期三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学习诗词“更惜少年时”
  早在第一季《中国诗词大会》结束后,我就和8岁的儿子约定每天一起背唐诗。一年多下来,也背下了一百多首,同时,成人与孩子的记忆能力也立现高低:因为理解诗歌的意思,所以我比儿子要更快地背下一首诗;但是,过一段时间后我们再来温习,儿子记的诗歌要比我牢固、比我多。

  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的评委在评点少年选手武亦姝的出色表现时赞叹“这是童子功”。的确如此。小时的记忆纯粹而简单,只记象形中的形,而不受“意”的干扰。中国诗词中有许多精准而诗意的描写,例如:“白毛浮绿水,红掌拨轻波”,“小儿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无需看注解,直接就能在脑海中补上一幅幅生动的图画。现在我记得最熟悉的诗词,也正是小时背过的,信手拈来,脱口而出。

  也许,我们年少时对古诗词的背诵是因为父母的要求,或是为了人前炫耀的虚荣,或是干脆为了应试。同时,少年不识愁滋味,吟诵“每逢佳节倍思亲”并不解其中真意,可当某年的团圆之日,你“独在异乡为异客”体味孤独时,这句诗却能在不经意间涌上心头。这时,你才发现,母语中的传承已经深入骨髓,在不期而遇的某时某刻就会喷薄而出。诗词不能充饥解渴,却能让充满“苟且”的生活过得更有诗意一些。

  《中国诗词大会》的盛宴暂时偃旗息鼓,但是,对诗词的学习从现在开始犹未晚矣,当然,在来得及的时候,我们更要珍惜孩童时的宝贵天赋,“腹有诗书气自华”是真的需要从小到大的熏陶与积累,“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母语中的传承已经深入骨髓,在不期而遇的某时某刻就会喷薄而出。诗词不能充饥解渴,却能让充满“苟且”的生活过得更有诗意一些。且看——

  刘   蔚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因为爱,我情愿痛!
看见了好事, 更应看见丑陋
学习诗词“更惜少年时”
如何成就伟大?
衡阳晚报版面十五A15学习诗词“更惜少年时” 2017-03-01 2 2017年03月0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