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生派:抓紧时间要老二
“一直都想再要一个孩子,现在政策出来了,时间上来得及,明年就要。”在湖北咸宁市一家事业单位就职的刘先生今年36岁了,他的爱人也在事业单位上班,两人年收入合计在11万元左右。
“我和我爱人都是70后非独生子女,如果国家计生政策再不调整,就赶不上生二胎了。”他说。
刘先生的孩子今年已经7岁了,一直是自己抚养,现在已经上小学了,对孩子的支出主要在教育培训和吃穿上面,1年粗略估计一下在2万元左右。“现在看经济上能够承受,不过在时间精力上确实会有一些障碍。”
尽管养育孩子的成本不低,一些在北京、上海生活的“70后非独”也对这项政策表示欢迎。
“要二孩后计划回家当全职。”今年29岁的甄女士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丈夫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工作,每月家庭收入8万元左右,目前有一个11个月大的孩子,每月养育孩子的支出大约在1.5万元,主要是聘请育儿嫂和购买孩子日常用品。
甄女士认为,全面放开二孩需要一些物质的准备,也需要家长的准备,比如家长的知识能力水平等等。
在上海一家影视公司做营销推广的明然和做建筑设计的老公都是28岁,家庭年收入约40万元。由于夫妻俩平时工作都很忙,奶奶从湖北来沪帮忙照顾1岁的孙女。孩子一个月的支出大概1500元左右,主要花费是奶粉、尿不湿、玩具、衣服。
“我们准备5到8年内再要二胎,因为必须要先换一套能住得下两个孩子的房子。”她说:“希望产检简单一点,早日实现社区产检,不要动不动就往大医院跑,排队伤不起。”
摇摆派:政策完善再决定
“养老体制不怎么完善,老了去养老院确实有点担心,要是不生,自己老了孩子一个人照顾不过来。”江西上饶市信州区70后市民缪慧一直盼着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但真正放开了又很纠结。
缪慧说,以现在的年纪,难以承受高龄产妇的系列症状,而且父母年纪大了,不可能像十几年前生一胎时那么“给力”。而且保姆的费用越来越贵,请个适合的太不容易,经济、精力、身体等问题都要考虑清楚。
她的第一个孩子已经上初中,现在开始备孕,过两年大的读高中,小的才出生,几乎等于各自成长。“高中正是紧张的学习阶段,再生一个孩子,大家都会分心,这也是一个现实问题。”
“原来老盼有政策,现在盼来了,又有点纠结。这个年纪再生孩子,过去的工作基础就要基本‘清零’,有很多朋友都劝我算了。”在一家报社工作的赵女士39岁,和老公都有姐姐,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宽裕。但是,由于爱人工作很忙,双方父母又都年纪较大,赵女士在日常工作和照顾孩子之间,一直在努力寻找平衡。
“雇佣保姆只能解决基本的喂养和看护,真正的教育还要父母自己用心,是任何人都替代不了的。”赵女士认为,一些发达国家的“超长”产假以及允许父母双方都休产假的人性化管理制度,有助于全面二孩政策深入实施。
28岁的北京初中教师杜老师和先生虽然都是双独,也没有住房压力,但是只要一想到生完老二的种种问题,就有点儿纠结。
为了节省开支,他们没有雇佣过保姆及育儿嫂,从月子里就自己带孩子。如今,4岁的女儿在上家附近的一所幼儿园。大部分时间夫妻一起带孩子,特殊情况下会让姥姥姥爷、奶奶爷爷帮忙。
“希望国家能对生育二孩给予更多政策支持。”杜老师认为,城市中和她年龄相仿的普通家庭生二胎,可能都会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也不希望二胎的到来降低家庭整体的生活质量。北京的医疗服务水平没有问题,但是服务能力有限,怀孕了如果想找个公立医院生产,也需要托些关系或费些力气,并不是随时都有床位,这些都需要政策完善,给人信心。
拒生派:一个孩子足够了
“坚决不会要老二。”今年37岁的金女士是一名全职家庭主妇。她的爱人有个哥哥,她自己有个姐姐,目前夫妻二人带着5岁的孩子与80岁的婆婆同住,家庭月收入在1.5万元左右。
“不要二孩的主要因素首先是我不是特别喜欢孩子,其次是时间和精力上很难再负担1个孩子。”金女士说,家里目前是标准的上有老下有小的状态,一方面老人年岁大了、身体也不太好,需要照顾,另一方面孩子正处于幼小衔接的阶段,也需要家长付出较多的时间和精力陪伴。此外,北京的幼儿园和小学对孩子的教育更倚重学生的家庭教育,无论是校园活动还是幼儿的基础教育,都需要家长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
经济因素也是一项重要考虑。金女士目前每月养育孩子基础费用为3000元,包括幼儿园费用、食品、服装、图书玩具和游玩费用,另外每年外出旅游的费用约在1万至1.5万元。
“随着孩子的成长,养育和教育孩子所花费的金钱也在不断增加,经济的压力确实不小。”她说。
尽管家庭年收入有三四十万元,做财务工作的肖女士也感到再次生育压力很大。她的爱人是大学教授,儿子马上9岁,幼儿园之前是父母帮忙带,现在基本是自己管。
“每个周末数学和英语的课外辅导要480元,我们还算报的少的,现在都要家长陪着,要是再加上钢琴、足球、篮球,不说经济负担增加,我一个人也忙不过来。”
此外,传统观念也带给这位妈妈深深的忧虑:“一个男孩将来压力就够大了,万一再生个男孩那就真要吐血了,最最关键的原因还是没钱。”
2014年是单独二孩政策在全国范围内落地的一年。截至2015年5月底,全国有145万对夫妇提出再生育申请,139万多对办理了手续。2014年的出生人口比2013年增长了47万。
从单独二孩到全面二孩:生育政策缘何再次调整?
上世纪70年代,为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缓解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我国开始全面推行计划生育。进入新世纪,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出重大转折性变化。尽管人口基数大的基本国情未根本改变,但生育率低、人口老龄化、城市化率不断上升、独生子女家庭数量增长等人口结构性问题也正日益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我国生育率已多年处于世界低生育水平国家行列。目前,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已经开始减少,年轻劳动力出现急剧萎缩,同时养老负担加大。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后,出生人口有所增长。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出生人口1687万人,比2013年增加47万人,人口出生率比上年提高0.29个千分点。
事实上,从单独二孩的实施开始,国家卫生计生委就不断强调这只是对计生政策的“逐步调整完善”。专家认为,从单独二孩到全面二孩的调整,保持了政策连续性,也体现了渐进性。
迎接全面二孩:出生人口、性别比例、人口结构将发生哪些变化?
全面二孩实施后,我国人口形势将会出现哪些变化?
十三五期间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的第一年,出生人口将出现2000到2300万的小高峰。2029年到2030年出现最高峰值达到14.5亿。十四五期间进入缓慢下降、逐步稳定的阶段。
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对于人口年龄结构有一定的修复作用,对于人口素质的提升也将起到促进作用。此外,经过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后,我国家庭逐步简约化,全面二孩的放开,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家庭结构,有利于家庭经济社会功能的发挥,也有利于子女教育。
出生人口性别比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出生人口男女比例的人口指标,正常范围是103至107。
进入21世纪后,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始终在119至121的高位间徘徊。2014年,出生人口性别比降到115.88,即每100名出生女婴对应115.88名出生男婴,回落到14年前的水平。
有理由预计,随着全面二孩政策实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的推进,出生人口性别比将出现长期下降并回归正常水平的趋势。
除了平衡出生人口性别比,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对缓解我国人口老龄化也将起到积极作用。
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到本世纪中叶可以使老龄化水平降低1.5个百分点,对于人口老龄化水平的短期和中期影响不明显,而远期下降作用比较显著。
全面二孩政策
将带来哪些影响?
>>相关链接
取消二孩审批,实行生育登记
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后,将进一步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取消二孩审批,实行生育登记服务制度,准确掌握生育信息,重点加强优生优育、避孕节育、妇幼健康的咨询指导,落实免费的卫生计生服务项目。生育第二个孩子的夫妻,可到一方户口所在地或现居住地办理登记。具体登记办法由各省(区、市)制订。符合规定条件要求再生育的,仍需要按有关规定办理手续。
只生一个孩子,不再奖励
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后,提倡按政策生育。对自愿生育一个孩子的夫妻,不再发放《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不再享受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等相关奖励优待政策。之前已经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继续按规定的条件、标准、年限,享受各项计划生育奖励优待政策。已经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要求再生育的,不再享受独生子女父母奖励优惠待遇,此前享受的不退还。 本报综合新华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