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主人:张治浩 78岁 市电厂退休职工
女主人:宁晓衡 72岁 退休教师
两个孩子,其中大女儿张丁今年44岁,市电厂在职员工。儿子张人今年41岁,目前任职于深圳某大学。一个外孙一个孙子,外孙目前正在读大学,孙子在深圳念小学。
1、婆媳的相处之道,不是彼此挑刺,而是看到对方的优点,并给予肯定。
2、夫妻间性格互补,要学会彼此欣赏。
3、对孩子的教育要宽严有度。
家庭档案
持家心得
全家福
张治浩喜欢研习书法,老伴是他的“第一粉丝”
张治浩荣获的各种荣誉证书
夫妻俩
■文/本报记者 李 楚
图/本报记者 李 西
“啊啊啊……”午间11点多,年过七旬的宁晓衡哼着京剧推开了自己家门,心情显然不错。
刚从社区里唱完京剧回来的她放下手中的工具,紧接着又匆匆走进厨房开始忙着张罗午饭。在家中写了一上午书法的张治浩听到老伴回来了,立马从书房出来迎了过去,在厨房一旁给她打起了下手。
扫一眼张治浩的家,屋内一尘不染,不大的房间布置得温馨别致,餐桌上摆放着新鲜水果,窗台上的花开得正艳,家中炊烟袅袅,浓浓的市井生活气息扑面而来。仅从这房间上看,用现在最流行的话来讲,这是一个幸福感爆棚的家庭。
一动一静,性格互补,携手走过45个春秋
在张治浩的书桌上,工工整整摆放了一本《论语》,翻开书,里面是密密麻麻的笔记。“以前文革时期没有机会看这些书,现在老了就喜欢多看看。”虽然张治浩只小学毕业,但他打小喜爱看书,饱读各类文学作品,退休后更是将四书、五经等作品读了个遍。用他的话说,正是因为读了这么多书,自己对于子女的教育才会这般得心应手。
一头白发,胡子也有些花白,一身白衬衣穿在身上干净整洁。就这样远远地望着这位老人,你能感受到他身上的儒雅气质。
张治浩喜静,退休后的他,喜欢窝在家里读书、写字、练书法,常常在家一呆就是一整天。张治浩的老伴宁晓衡是一名退休小学教师,也许是跟孩子们打交道多了,性格格外开朗。宁晓衡喜动,脸上总挂着微笑,平时喜欢跟社区的朋友们一起打打门球、唱唱京剧,或者跟老同学、老朋友们聚会。就这样一动一静的组合,这对性格互补的老夫妻,共同建筑了一个幸福的和谐家庭。
聊起相识,他们说这是缘分。在文革时期,宁晓衡加入宣传队,张治浩则在一个群众组织里办报纸,两人由此相识,之后结为夫妻。如今,老两口已经走过45个春秋,也正因为两人一动一静的性格互补,他们的生活十分和谐。
“她喜欢出门活动,回来就喜欢跟我分享外面的故事,我喜欢呆在家里专研作品,而她是那个会欣赏我作品的人。”张治浩告诉记者,其实,退休后,他们的生活很简单,张治浩大部分时间都窝在家看书写字,老伴则喜欢出门运动,或者跟朋友们聚会,傍晚他们再一起出门散散步,聊聊天。性格和爱好上虽大相径庭,但两人彼此间融合得恰到好处,而这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彼此相互欣赏。
说起张治浩的爱好,我们不得不惊叹于他那堆积如山的证书和奖状。在他的书房里,满箱的奖状都在展示着他坚韧的个性。原来,自退休起,张治浩专心在家练书法,到目前已经自学十几年,他的书法作品已经获奖无数,这其中不乏一些国家级和省级奖项。同时,他的文学作品也曾发表在《湖南日报》、《光明日报》等各大媒体,获得不少好评。
婆媳相处之道:看到对方的优点
记者的到来,老两口显得格外热情。而说到旅游,宁晓衡立马就兴奋了起来。
“我们每年都会安排至少两次旅行,主要是去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宁晓衡向记者介绍开来,大约从七八年前开始,老两口每年都会出门旅行两次,一场长途一场短途。这些年来,老两口的足迹遍布台湾、内蒙古、大连、广东、广西、甘肃、兰州等地。往年,每次旅行都是组织朋友、同学一起跟团出游,后来,随着老两口年龄越来越大,子女们不放心让他们独自出行。因此,今年,在儿子一家人的陪伴下,他们一起去了趟山西,在五台山、太原、大同等地畅游了一番。在孩子们的陪伴下,这场旅行愉快而充满意义。
“这是我女儿,这是媳妇,这个是我的大孙子!”在几本厚厚的大相册里,宁晓衡一页一页地翻开给记者看。记者注意到,在其中一张照片中,宁晓衡和媳妇亲密地搂着,两人笑得合不拢嘴,完全是母女的模样。
并不只是照片显得婆媳之间亲密无间,在生活中,两人也相处得确实融洽。于宁晓衡而言,作为一名知识分子,处理婆媳关系上,她自然有独到的持家心得。
宁晓衡的儿子和媳妇定居于深圳,媳妇是北方人,性格大大咧咧,很是豪爽。此前,宁晓衡和老伴每年都会在深圳儿子家待一段时间,媳妇对他们的照顾无微不至。“媳妇很细心,出门在外过马路总会拉着我和他爸爸的手,带我们出去,方方面面都把我们照顾得很周到,绝不会让我们有不舒适感。”说到这里,宁晓衡忍不住表扬起媳妇来,生活里,她也常常当面表扬媳妇的优点。
在今年这一次的旅行中,媳妇也更是每天都拉着宁晓衡的手一起走,也时不时一起搂着拍照,游客们都以为他们是母女。在宁晓衡眼中,婆媳的相处之道,不是彼此挑刺,而是看到对方的的优点,然后给予最大的肯定。
孩子们是贴心棉袄,日子也是细水长流
“今天天气突然变冷了,女儿前几天备来的袜子现在可以穿上了。”张治浩说着这话心里竟也觉得甜滋滋起来。都说女儿是父母的贴心小棉袄,在张治浩眼中,这话一点没错。
原来,前几天看到新闻说衡阳要变天,女儿张丁提前就买好了棉袜、棉鞋等物品送到父母这来,并嘱咐父母天冷要记得多加衣。张丁就在父母家旁的电厂上班,每个中午都会回娘家来吃饭,老公也常常和她一起回来看望。他们性格内敛,不善言辞,但行动上却十分主动。平时在父母家中走动,一旦发现父母缺些什么,他们必然会立马置办好送过来。置办的这些东西大到家电,小到父亲的一双袜子,母亲的一把梳子。
张治浩的儿子张人是深圳某大学教师,一直定居于深圳,以前,每年老两口都去深圳陪着儿子一家居住一段时日。如今,年龄大了,也不愿再动了,因此,儿子一家每年都回来两三回,陪着老人家过年过节。媳妇更是孝顺懂事,常常从各地带回各式各样的保健品给老人家,闲暇时间里最爱陪着母亲宁晓衡在家唠唠家常,搞搞卫生。
孝顺不是给父母送多昂贵的物品,而是当看到子女们这般体贴细致地照顾自己,老两口的日子也就甜了起来。
对孩子们的教育上,张治浩讲究的是宽严有度。“给女儿取名张丁是希望她刻苦,扎实,能像钉子一样到哪里都能扎根,稳固。儿子取名张人是希望他做一个平凡的人,正直的人,对社会有益的人。”张治浩在名字中就对孩子们的为人寄予了厚望。同时,因张治浩喜欢读书写字,两个孩子自小就听父亲给他们讲故事。喜欢在故事中融入一些大道理,让他们从故事中得到启发,这是张治浩常做的事情。如今看来,他的这些故事给孩子们带来的影响非常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