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杨 明 赵 旭 实习生 唐 卉
“5块钱就能吃到两荤一素,菜做得软糯,吃得放心!”秋日正午,衡山县岳北村养老服务驿站的助餐点里,78岁的独居老人王大爷接过温热的盒饭,脸上的皱纹里装满了笑意。这份暖胃又暖心的午餐背后,是市纪委监委驻市民政局纪检监察组(下称“驻局纪检监察组”)以精准监督护航老年助餐服务的生动实践。
如今,全市126 个老年助餐点遍布城乡,从城区社区的“便民食堂”到农村村落的“互助小厨”,每天近万名老人在这里吃上热饭。而这一张张满足的笑脸、一顿顿暖胃的膳食背后,正是驻局纪检监察组立足“监督的再监督”职责,紧盯政策落地、资金使用、服务安全等关键环节,以全程化、精准化监督,为老年人“舌尖上的幸福”筑起的坚实屏障。
多方联动织密监督网
责任落地不含糊
“以前办手续要跑好几个部门,现在有了联合监督,问题当场就能指出来。”常宁市某社区助餐点负责人回忆起今年4 月的监督场景仍记忆犹新。为破解老年助餐服务中“多头管、管不好”的难题,驻局纪检监察组首先从压实责任破题,推动建立“市级统筹、县市区推进、助餐点落实”的三级联动机制,将监督力量延伸至12 个县市区的每一个助餐点。
在衡南县云集街道助餐点,纪检监察干部正对照台账核查运营记录。“我们不仅自己查,还联合民政、市场监管、消防等部门组建专项监督组,每月开展随机抽查。”驻局纪检监察组工作人员介绍,通过列席会议、实地暗访、谈话核实等方式,已督促整改“推诿扯皮”等问题12个。同时,该组还审核把关《衡阳市养老助餐配餐服务管理规范》等3 项制度,将助餐服务纳入民生监督清单,推动责任从“纸面”落到“地面”。
靶向监督守牢安全线
吃得放心有底气
“米、面、油的采购记录都在这,检测报告贴在墙上,你们随时看。”耒阳市江头村助餐点的“湾村明白人”指着食材溯源台账说道。
食品安全是老年助餐服务的“生命线”,针对部分助餐点厨房设备陈旧、管理不规范等问题,驻局纪检监察组推动建立“每月抽检+结果公示”制度,重点核查食材采购、加工制作、餐具消毒等关键环节。
(下转第二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