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面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2年07月24日 星期日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屹立故乡的英姿

  ■朱松生

  常宁版画创始人、中国印山开创者、常宁市文联原主席、常宁市政协原委员吴国威老先生溘然辞世已有一年多时间。

  现在,再度想起与吴老先生相处的点点滴滴,老人家的音容笑貌似乎从没离开,一切历历在目,恍如昨日。

  十多年前,吴老所在的常宁市文联搬到常宁市委大院办公时,正好和我们单位相邻,上下班,我常与吴老打照面。那时吴老虽已六十多了,但身体硬朗、精神矍铄,走路脚下生风。吴老到文联上班,从不坐车,每天都是一辆自行车进进出出。吴老说话声音洪亮,可给人的感觉却总有股和风细雨般的温暖,他老人家在院子里无论碰到谁,往往提前打招呼的必定是他。有次,我看见吴老推着自行车正上市委院子陡坡,就想上前喊声“吴老师”,可我的话还在喉咙里,他却先叫了我这个后生晚辈,弄得我怪不好意思。

  七十岁时,吴老还在常宁市文联发挥着余热。那年,因为要收集整理常宁城市发展变迁的相关资料,我们特意请了吴老和常宁市政协几位长者过来座谈。吴老生于解放前的1939年,见证了常宁城市70余年的风雨变迁,吴老担任常宁市政协委员时,也曾多次参与市政协组织的对常宁城市发展变迁历史的编撰工作。每次他都会以一个亲历者的身份,对常宁城市发展变化的定位提出自己严谨的见解和中肯建议。时年已是七十一岁高龄的吴老,讲起常宁老城的变迁时如数家珍。他告诉我们,解放初期的常宁城还是“南北穿城一里三”的弹丸之地,现在已是今非昔比。还告诉我们,“常宁有座魁星楼,一头耸在天里头”,“青阳门、临桂门、西江门、望湘门”是旧城池东南西北四门的雅称,而“宴春园”“杨裕兴”“锦纶泰”“日升祥”“万宝藏”是解放初期全城负有盛名的店铺……那次,吴老嘱咐我们:对于常宁城市发展的历史变迁,我们一定要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及时如实地记录下来,要告诉我们的后人,要让后辈们知道——常宁是一座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那天,为了让我们更直观了解常宁旧城的状况,吴老当即绘制了一张“常宁县城解放前示意图”。那是一张很为精致的速写图,我当即拍照留存,现在这张图成了我移动硬盘里的珍藏。

  2009年,中国印山“三山一峰”的“中国印山·观印峰”(《中国传统美德印章荟萃》文化工程)竣工时,我有幸成了第一批参观者。吴老打造的“中国印山·观印峰”新景点,篆刻了大量的传统美德印章、美德典型人物绘画和古文名句书法。这些印章、绘画和名句涵盖了青少年应知、必会的国学精髓。有感于吴老对青少年美德教育的良苦用心,有感于吴老作为一名政协委员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参观后,我即以《中国印山又添新景:观印峰》为题写了篇通讯稿,并配发了《为这样的文化工程叫好》的评论文章,发在本地的媒体上。记得那次到观印峰参观,吴老执意要前往陪同,并且亲自向大家介绍那些印章所蕴含的教育意义。那天,我们还邀请吴老在他篆刻的“三字经”大型印章前合影留念,如今,这张合影自是成为我们怀念他老人家的珍贵记忆。

  中国印山是吴老先生缔造的文化高地,倾注了吴老太多太多的心血。2020年中国印山改造提质工程完工时,已重病在身的吴老还是坐着轮椅亲临现场,老人家对印山的一片赤子之情,令人动容!现在,他所打造的“中国印山·观印峰”,正在影响着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的价值美德取向。

  如今,斯人已逝,缅怀无期。“现在,吴国威没有遗憾地回归故土。他创造的‘中国印山’,就是他永远屹立在故乡的英姿!”这是中国作协名誉副主席、湖南省文联名誉主席谭谈先生在《那个人与那座山》的文中缅怀吴老先生所写的话。

  是啊,这样的一位德艺双馨的长者,必将让我们永远怀念!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恰 新
石磨悠悠(下)
屹立故乡的英姿
成 交(原创小说)
衡阳日报版面三A03屹立故乡的英姿 2022-07-24 2 2022年07月24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