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立英
书画成长路上获诸多名师指导
刘运发生于衡阳长于衡阳,与书画也结缘于衡阳。其幼学开蒙时,便得遇一左姓良师。左老师习得一手好字又善绘画,那时就指点他如何运笔用墨并赠柳公权《玄秘塔碑》助其练习。柳公权的硬瘦书风契合少年刘运发的刚正胸怀抑或是老师的提点开启了他书画之路的萌芽。从小学到初中,几载寒暑临写不辍。当时家贫无力购买纸笔,但树上的枯枝,别人丢弃的废纸,甚至于地上的沙土都是他的练笔之材。
这样的书画情结到了刘运发的中师生涯更是得到升华。那时他就读的师范学校开设了书画课,老师指导临摹欧阳询的《九成宫》。凭着幼时打下的“童子功”基础,很快就崭露头角,被选为校学生会宣传部长,负责学校文化长廊20块黑板报的宣传策划编制书写。那段时间,他也练就了一手秀美的硬笔书法。
此后,书法一路伴随他走出山村、走上工作岗位。这其中,在山村学校担任校长、白天授课晚上走村串户扫盲时,经常被四乡八邻邀请书写红白喜事等应用文;后来在其他工作岗位,他一直习惯于手写各类文稿。
在南岳区工作期间,他结识了书法界大家史穆、颜家龙,画界大家钟增亚。几位大师连续多年在南岳举办“金秋笔会”“海峡两岸笔会”等活动,每每这时,刘运发都积极参与,并创作了“情系名山”“五岳独秀”等书法作品,得到大师们的鼓励与赞扬。刘运发旋即被接纳为湖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虽然后来几经调动,工作有轻有重,时间有忙有闲,但其热爱书法的初心从没改变。2003年,在他的运作下,市政协成立了“政协委员书画活动中心”。作为委员们艺术交流的平台,他以书画为媒介,陶冶委员们的艺术情操,提升委员们的文化内涵,而自己也更加勤奋,每天习字绘画都在两个小时以上。
退休后仍勤于书画练习
如果说,刘运发之前对于书法的热忱,因为工作繁忙只能用一些碎片时间,但自2007年退休后至今的15年,是他夯实书法基本功的15年;也是他神韵贯通、妙笔生花的15年;更是他在书画海洋里畅快遨游的15年。
在长期的书法研习中,刘运发钟情于行书和草书。在他看来,行书与草书相结合的行草,集楷书的平和庄谐与草书的夸张流畅于一体,美观大气,给人一种独特的艺术张力。所以他书写的毛主席诗词和古人诗词,缓如山涧垂云,流珠迸玉;急似罡风揽胜,虎啸龙吟,其老树虬枝变化万端的笔意,甚得古人真味。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多年来,刘运发先后购置了《三希堂法贴》 《中国历代行书真迹》《中国历代草书真迹》《唐宋十大著名书法全集》(线装本)以及王、欧、赵、董,怀素、苏轼、米芾等的字贴和前人碑贴几十种,且每年取一贴临摩研习,已坚持数十年不辍。
至于绘画,中国一直以来就有“书画同源”之说。刘运发早年受钟增亚先生影响,深谙二者之间既相通又独立特行的关系,他凭着自己扎实的书法功底,从花鸟入手,转攻山水。不管花鸟还是山水,其蜂蝶,其山水,远近高低、浓淡枯涩,每幅作品都匠心独运推敲入微,隽永灵动、活泼清新中又蕴藏着诗情画意。
创办湖南地市级老干部书画家协会唯一一份书画年刊
2017年,刘运发被选举为衡阳市老干部(老年)书画家协会第六届会长,于今即届五年。履职伊始,刘运发就将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了为会员服务上,并作了大量的、具有开拓性的工作。
这五年,他创办了湖南地市级老干部书画家协会唯一一份书画年刊《衡阳书画》,得到了省市相关领导的赞许。这五年,他出面协调,自2018年5月始,由《衡阳晚报》辟出“衡阳书画”专栏,每月一个版面,专门刊载会员们的优秀作品,迄今已见报60多期,刊载会员作品近千幅;他利用网络便捷迅速的特性,全方位打造《衡阳书画》微信公众号和两个书画微信群,大力宣传协会的工作动态和会员的精品力作。
这五年,他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举办包括建党百年大庆等大型书画展数十场次,展出会员作品4000余幅;由协会书画家们创作作品并制成7套书签共20000余份赠送给衡阳学子,鼓励他们学成归来报效家乡;为推动县(市)区协会工作,他精心策划协会年会,极大地激励了县(市)区协会的工作,出现了全市老年人争进书画课堂的喜人局面。
2019年,衡阳市老干部书协被中国老年书法研究院评为“金牌团体”“全国先进单位”。
“苦心人,天不负。”数十年的寒暑秋冬,数十年的废寝忘食,刘运发终于迎来了他书画人生的满目芳菲——由协会编发的《开心墨客刘运发,书画同修获得好效果》美篇专辑,收集了他近几年来精心创作的书法和绘画作品20多幅。美篇发布短短几天就收获点击量近20000人次,尤其获得了诸多书家、美术家们的赞誉与好评。
至清最是书山老;真味还缘墨竹开。正如一位书家道友所说,刘运发今天呈现的成就不仅是他个人的书画人生写照,更昭示了老年朋友们五彩缤纷的书画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