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哲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先后在全党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党建主题教育,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在思想上从严管党治党的主张和行动。深入开展党建主题教育,能够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使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能够将思想与行动统一到党的决策与部署上来,自觉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命脉,文艺是一个时代的嘹亮号角。在党建主题教育中,合理利用文学艺术手法,将文艺形式作为教育方式,把文艺作品作为教育载体,不但可以让党建主题教育从“直面教育”向“沉浸教化”转变,提高教育的形象性、生动性,还可以大大提高教育效果。笔者认为在以文艺形式提升党建主题教育效果上,关键要把握好三个方面:
挖掘好红色题材,点亮理想之灯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与反动势力作斗争,取得革命胜利的过程,就是一部波澜壮阔、撼人心魄的辉煌史诗,这中间既有彪炳史册、众所周知的精彩华章,也有遗落民间、鲜为人知的感人轶事,共同串起了整部党史、国史、军史。
衡阳是一片红色热土,毛主席曾亲自在这里播下革命火种,这里诞生了革命先驱夏明翰,走出了十大元帅之一的罗荣桓,这里曾建立过湘南地区学生组织的最高领导机构湘南学联、农民反帝反封的斗争组织岳北农工会,这里还发生过水口山工人大罢工、湘南起义、衡宝战役等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历史事件。
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我市创作并排练了衡阳本土首部原创话剧《以光明迎接光明》。2019年11月21日,该剧首演座无虚席,一票难求。话剧谢幕时,观众掌声雷动,好评如潮。这部深蕴衡阳人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独特精神基因的话剧,让一次“创意”变成了一场“创艺”,一部“话剧”引爆了一个“话题”,搅动了衡阳文化繁荣的一池春水。
话剧《以光明迎接光明》是根据《衡阳日报》已故“党风记者”李升平先生的一篇回忆性文章《衡阳电厂护厂斗争史》改编而成,剧中男主角李建平的原型就是李升平先生文中的主人公李太平,是李升平先生的兄长。
1949年10月1日,当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地宣告新中国成立的时候,衡阳仍处于解放前夕的黑暗中,从武汉退守至衡阳的国民党桂系军阀白崇禧遭到了解放军的强势围攻,在军事上节节败退,并垂死挣扎,疯狂推行“空室清野”政策,阴谋炸毁衡阳的桥梁、铁路、电厂、电信等重要基础设施,妄图把衡阳变成一座毫无生机的废城交给解放军和人民。为了保卫衡阳电厂,中共衡阳地下党组织指派地下党员、清华大学毕业生李太平以衡阳电厂工程师的名义,开展保厂护厂工作,李太平通过成功争取电厂厂长,使他转变立场倾向进步,在他的支持下,发动电厂先进工人组织成立护厂队,与白崇禧的特别行动队之间展开了一场“疏散与反疏散、炸厂与反炸厂”的斗智斗勇。
由于护厂组织工作的到位,加上工人群众的及时觉醒,电厂最终被保住,并回到了人民手中,衡阳也以光明迎来了光明。这段历史在衡阳鲜有人知,若不是李升平先生的这篇文章予以记录,可能就湮没在时间长河中了。
不同时代的红色文学,蕴含着不同的时代精神。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又适逢衡阳市解放70周年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开展,在这举国欢庆、党员干部深受洗礼之际,我市有关部门经过精心考虑、认真策划,决定把保卫衡阳电厂这段本土真实历史创排成话剧、搬上舞台,除了献礼国庆70周年,庆祝衡阳市解放70周年,还要以之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场,让新时期的党员干部适时开展回头看,重温回顾这段血与火、信仰与抉择的历史,从革命先辈的事迹中获取能量,点亮理想之灯,让大家在“不忘初心”的同时,进一步擦亮滋养初心,在“牢记使命”的同时,进一步体悟践行使命,做到初心如磐、使命在肩,自觉深入学习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促使学思贯通,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