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敖文景 图/张志伟 周 围
每年春天,这里千亩梨花竞相盛开,让人流连忘返。每到盛夏,这里香甜的翠冠梨压满枝头,让人垂涎欲滴。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珠晖区茶山坳镇堰头村通过打造“梨花产业村”,已成为衡阳名副其实的乡村旅游“网红村”。
堰头村位于珠晖区茶山坳镇中东部,总面积5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积4000余亩,耕地面积1170余亩,旱地面积500余亩。全村总人口401户1605人。近年来,村里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经济,相继获评“湖南省美丽乡村示范村”、“湖南省同心美丽乡村”等称号。
7月27日下午,我们沿衡邵高速一路向东,从珠晖北收费站驶出到达堰头村,聆听这座村庄在农旅融合中实现美丽蝶变的故事。
“由于今年春天雨水偏多,产量较往年减少,翠冠梨已经采摘完了。”村干部黄帅猜到我们为“梨”而来,首先打开了话匣子。
近年来,堰头村借助“企业+产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大力发展翠冠梨产业,建成1200亩翠冠梨园,并由此打造“春赏梨花、夏秋采果品果”的乡村旅游产业,翠冠梨也成为了当地村民脱贫致富的“金元宝”。
虽然没有亲眼见到翠冠梨,但通过无人机的航拍,我们捕捉到了梨园的另一番风景:园内翠绿连陌,树枝低沉,让人豁然开朗。
跟随着黄帅的步伐,我们沿着村道前行,堰头村逐渐露出了她的“真容”:绿意葱茏,乡道开阔,屋舍俨然,流水潺潺。步步皆景,处处如画。
“除了翠冠梨,我们村里还有许多特色水果,不信你们看那边!”黄帅指向不远处连片的果园。他说,这里种植了火龙果、百香果、无花果等40余亩水果。
在火龙果基地,果树郁郁葱葱,未成熟的绿果圆滚滚的。村民忙着浇水、除草……“8月初,下一批火龙果就熟了,保证清甜可口。”黄帅说完又领着我们来到隔壁的无花果基地,只见青绿、紫红的果实挂满枝桠,微风吹过,淡淡的果香沁人心脾。摘下一个成熟的果子,轻轻一掰,红色的果皮下露出乳白色的薄层,果肉软嫩多汁,绵密香甜。
“基地面积10余亩,这是第二年挂果,每天出产一百多斤,将一直持续到11月份左右。”无花果基地负责人介绍。
翠冠梨、杨梅、桑葚、水蜜桃、红心柚、火龙果、无花果……堰头村的水果种类不断丰富,游客在每个季节都能吃到新鲜的水果。“不止于此,我们村是四季有果,四季有花。”同行的村干部刘传丽热情地介绍起来,她说村部附近的月季园占地200多亩,拥有200多个品种的月季花,一年四季争相吐艳,4月、5月与10月长势最旺。
沿着园内精心设计的步道漫步,寒地玫瑰、树桩月季、现代月季等品种绵延成花海。热情的红色,缤纷的黄色,浪漫的粉色,让人目不暇接。
“月季园是力丰现代农业有限公司与村里合作开发的产业扶贫项目,现在每年都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游玩打卡。”刘传丽说。
2011年以前的堰头村,交通闭塞、缺水少电、无人问津,为了改变落后的面貌,堰头村党支部坚持走 “特色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先后引进力丰现代农业有限公司、衡州农业公司,成立丰润蔬菜专业合作社、展娥蔬菜专业合作社,打造了2000余亩的果园和月季园、植物园、三潭印月等“旅游+”精品景点,梅花山庄、海棠山庄、水师山庄等一批农家乐,使堰头村真正实现“四季有花、四季有果”。
如今的堰头村,每年累计接待旅游观光客达200万人次,村集体年收入达到5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达3万元以上。
“村庄变美了,游客变多了,我们的钱包也变鼓了。”晚霞初上,饭后散步的老乡们一边尽情享受花美果香的惬意,一边悠闲地谈论着生活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