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许珂) 为落实“双河长制”,进一步提升民间河长工作能力,近日,市河长办和市环境保护志愿者协会联合举行全市民间河长培训座谈会。
座谈会上,15名县(市)区民间河长工作站站长和51名民间河长代表畅所欲言,分享工作中的经验和体会,就如何加大宣传力度、明晰举报途径、增强安全意识和提供经费保障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意见和建议。
据了解,我市于2018年正式启动民间河长项目,并且在全省率先推出了民间河长工作站管理模式。截至目前,全市共建立了15个民间河长工作站,选聘了1120名民间河长,共同开展巡河、宣传、举报、保洁、监督等工作。 自2018年以来,民间河长共发现河湖“四乱”、河岸及河道垃圾、河道违法排污等各类涉水问题1891例,开展净滩、“六进”宣传等各类公益活动194场。
为进一步提升治水兴水管水能力,近年来,我市实行了官方河长与民间河长“双河长制”治水模式。该模式是指在主要河流各明确一名官方河长和一名民间河长,其中民间河长以社会监督人身份参与河道治理,协助官方河长开展治水监督等多项工作,并可组织和带领有关团队和志愿者开展巡河护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