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面二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1年01月24日 星期日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传统文化 “啃老”现象堪忧

  ■王兆贵

  看了特色文化小镇规划与建设被叫停的消息后,让人联想到近些年来不断发生的新建名人故居的现象,同时引发了多地争抢古代名人故里的怪事。早期有山东黄县与江苏赣榆两地争夺徐福故里,现今有福建与江西四地争夺朱熹故里,河北正定、临城两地争抢赵子龙故里,安徽潜山、浙江义乌、湖北嘉鱼和河南商丘四地争抢“二乔”故里,江苏海州、陕西泾阳、甘肃安西、福建顺昌争夺“孙悟空故里”,山东阳谷、临清两地争抢“西门庆故里”,等等。报章把这种现象称为经济利益驱动下的“吃古人”现象,是耶非耶?明眼人一看便知,根本就不值得一辩。且不说西门庆本是子虚乌有的小说中人,即便西门庆实有其人,“西门庆故里”值得炫耀吗?

  随着传统文化保护理念深入人心,整理与修缮古迹遗存之举是必要的,但也要尊重历史,有根有据,名副其实,且不宜大兴土木,过度铺张,滥耗民力,用想当然粉饰前尘旧貌,用子不语复活太虚幻境。

  涉及历史文化名人的生平和活动轨迹,若正史和方志的记载已有定论,野史逸闻乃至民间传说则不足为凭;若正史和方志的记载措辞模糊,另有说法,又无确凿佐证,可以存疑,可以考辨。各执一词,互不相让,竞相争抢名人故里,甚至连文学作品中虚构出来的人物以及故事的发源地也不放过,而且不惜人力财力去搞旅游资源开发,实在是太过分了。不论是历史真人故里之争,还是虚构人物故里之争,都是把文化遗产保护庸俗化的荒唐之举。说到底,就是借助古人装潢门面的急功近利。

  再往大一点说,多地堂而皇之地提出“打造历史文化名城”的口号,感觉上也不那么妥当。历史文化名城自然是历史文化的遗存,属于物质文化遗产的范畴,重点在于抢救和保护,怎么可以人为打造呢?我很赞赏苏州人的明智。他们早在改革开放之初,就对保存并保护姑苏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上作出严格规定,对历史留下来老街、老巷、老宅等古建筑,补葺加固要修旧如旧、复原还原,并不得扩建加高,更不得在老城区矗立新建筑。同时,又不因循守旧,而是在老城区之外开发新区,创新经济发展与守护文化遗产两不误。

  余秋雨先生认为,废墟有一种形式美,把拨离大地的美转化为皈附大地的美。并不无担心地说:“我只怕,人们把所有的废墟都统统刷新、修缮和重建。”

  余秋雨先生的担心一点也不多余,君不闻,在“打造历史文化名城”这个口号下,多年来一直有人想“化腐朽为神奇”,提出要复建圆明园、阿房宫、大明宫等古建筑群。在历史上,阿房宫当年究竟有没有建成,是否毁之一炬,至今也无定论,有复建的必要吗?当我听说花费两亿、耗时五年,仿照史书中的相关记载而重建起来的阿房宫,运营十三年后拆除的消息后,除了无语还是无语。

  我国历史文化悠久而又绵长,包括殷墟在内的古城、古战场的遗迹遍布各地,在废墟上立个标志,至多建个博物馆就可以了,若各各复建一番,既不伦不类,又劳民伤财,说拉动经济建设都未必然,更遑论打造历史文化名城了。故《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不可移动文物已经全部毁坏的,应当实施遗址保护,不得在原址重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古诗文学习的现代意义
传统文化 “啃老”现象堪忧
衡阳日报版面二A02传统文化 “啃老”现象堪忧 2021-01-24 2 2021年01月24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