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许珂) 11月17日,“‘请人民阅卷’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新闻发布会全市美丽乡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成就专场召开。市农业农村局、市交通运输局和市水利局负责人向各媒体介绍相关情况。
“十三五”以来,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垃圾和污水治理逐步完善,“厕所革命”高质量推进,村容村貌明显改观,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文明风气成为时尚,农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显著增强。
坚持高位推进,彰显布局美。我市将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建设“最美地级市”的重要内容,启动并完成了1211个村庄的规划编制工作,试点并完成了100个村的科学实用精简乡村规划编制工作。2018年以来,共整合各类资金40.62亿元投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功创建了24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
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塑造环境美。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已基本实现全覆盖,774个村实行城乡一体化保洁,1460个村实行镇村一体化保洁。2018年以来,全市累计新改造农村户厕37万多户,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9.6%,一类县无害化厕所普及率全部超过90%。通过狠抓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全市耕地平均等级达4.66等,较2014年提升0.34个等级。
大力发展乡村产业,推进产业美。全市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26家、合作社8434个、家庭农场4278个,全市90293户有产业发展能力、产业发展意愿的贫困户都得到了龙头企业、合作社的带动帮扶。同时,我市还培育了66个生猪养殖专业村,新建年出栏万头以上的现代化生态猪场234个;推进供粤港澳大湾区蔬菜基地和“湘江源”蔬菜品牌建设,使蔬菜自给率逐年提高;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循环农业,全市“两品一标”认证总数达213个;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之比突破2.5:1,休闲农业年接待人数超过1000万人。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生活美。 “十三五”期间,我市共完成5286个/4150公里自然村通水泥(沥青)路建设,全市25户/100人以上自然村实现“组组通”,完成农村公路提质改造3278公里;累计完成水利基本建设投资47.1亿元,84.26%的行政村实现了通自来水;已建成高标准农田151.3万亩,亩均粮食产能提高约110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