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瑞华 通讯员 唐胜泉 郭 华
走进常宁市大堡乡咏胜农场,只见占了几座山的5000亩油茶林绽开了雪白的茶花。
“今年有3000亩挂果,都是‘霜降籽’,过两天就开摘了。政府对我们很关心,连续6年来农庄召开收籽联席会。经过连年的教育、打击,曾经有偷摘行为的少数村民现在都来农场打工了。”10月21日,农场负责人袁慧卿向记者高兴地谈起了周边环境的变化。
政策推动,定好对台工作“同心调”
袁慧卿是常宁农家女,早年南下深圳务工,后来嫁给台胞王咏胜。2008年,夫妻俩回常宁过年时,为乡村的贫穷落后所触动,也为当地招商引资的诚心所打动,于是投资上千万,流转7000亩荒山办农场。至今,他们已经累计投资逾5000万元,是常宁最大的油茶私企之一。
常宁市发挥统战优势,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对台工作路子,大胆创新,实施政策推动、部门联动、示范带动、交流互动的“四动”模式,服务台胞台企,推动了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咏胜农场的发展就是明显的例子。
为搞好涉台服务,常宁市建立了“市级领导联系台资企业工作制”,市委统战部出台“联谊交友制”,明确部务会成员每人联系3名以上台胞台属。该市还组建服务队和驻企联络员,要求服务队每月至少1次深入台资项目一线和企业车间,帮助解决难题,驻企联络员每周至少下企业服务2次。同时,健全台企台胞投诉调处机制,帮助维护合法权益。
部门联动,唱好台企发展“同心曲”
近年来,该市主要领导多次到台企现场办公,解决企业面临的难题。统战部门在政策、协调、培训上精准服务,结合“千企大走访”了解台企困难,提出破解思路,形成调研报告给相关职能部门,召开联席会议主动对接,加强与商务、建设、环保、国土、税务等部门沟通,开展政策辅导、进企服务,先后帮助4家台资企业解决难题。
统战部门的穿针引线有效整合了资源,形成合力。他们把对台工作与沿海产业转移、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扶贫工作相结合。目前,该市台企吸纳贫困户四方同贷资金2100余万元,占全市总金额的20%。台企荣诚鞋业产值过亿,税金1400万,解决了200多名贫困户就业。今年受疫情影响,在外地的车间停工停产,但在政府帮助招工、提供防疫物资和中药的支持下,常宁车间按期复工,产销两旺。目前,该公司计划再投资3000万推进三期项目,扩建厂房18000平方米,投产后可新增就业岗位2000个,实现产值、创税翻番。
示范带动,架好合作共赢“同心桥”
以“四同创建”为抓手,常宁市积极开展“同心园区、同心项目”创建。台企百万樱花园、荣诚鞋业均成为衡阳市“四同创建”示范点。
2018年2月,投资13亿的百万樱花园顺利开园。开园的第一个月,每天都有上万名游客赏樱。这家台企同时又是重点扶贫企业,在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接受扶贫专项资金1973万元,帮扶贫困户2946户,直接受益人达9863人。
交流互动,画好海峡两岸“同心圆”
在与台胞台属的交流互动中,常宁市画出了两岸最美“同心圆”。他们坚持“走出去、请进来”,新春恳谈、中秋座谈均邀请在常台胞参加,并坚持传统节日走访特困台胞台属,向旅台常宁乡亲寄送贺年卡,增强同乡情谊。
近年来,该市2次组团40余人赴台开展经贸文化交流,邀请旅台常宁同乡会、台湾中山大学39人回乡寻亲谒祖、观光旅游。常宁旅台同乡会长期关心家乡寒门学子,连续助学25年,到今年已资助学生750余人,累计发放助学金11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