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面四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0年08月24日 星期一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南岳区廉洁地标:邺侯书院

  邺侯书院建于唐元和至长庆年间,始称南岳书院。宋宝庆年间,书院迁建集贤峰下,更名邺侯书院。元代,书院遭破坏。清乾隆九年,衡山知县德贵在烟霞峰下李泌隐居故宅的旧址上建义学,仍称邺侯书院。清光绪十六年邑人陈治与集贤书院山长戴心葵等移建邺侯书院于今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李泌(722—789年),字长源。祖籍辽东郡襄平县(今辽宁辽阳),生于京兆府(今陕西西安)。历仕唐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官至宰相,封邺县侯,世称“李邺侯”,誉为“神仙宰相”。李泌经历了“四隐四起” 的起伏人生。德宗贞元三年(787年),李泌率军平定淮西叛乱后,六月入朝,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正式拜相。贞元五年(789年)病逝,享年六十八,追赠太子太傅。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与历代功臣四十人从祀历代帝王庙。

  以廉废私

  唐德宗时,当时各地方镇私自向皇帝献财,每年五十万缗,其后减少到三十万。德宗以用度匮乏为题询问李泌的意见。李泌说:“天下的供钱每年有百万拿给宫中,陛下应该劝勉方镇不要私下贡献。但凡朝廷需要财物,便令他们代缴两税,这样方镇可以法行事,财政也就宽裕了。”自此方镇私下贡献之风被杜绝,政治更加清明。

  绝粒无家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不义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神仙宰相李泌处之庙堂,隐之名山,皆以苍生社稷为重,舍小家为天下之大家,始终不贪官、不贪名、不贪钱、不贪色、不贪口腹之欲,真正做到了“绝粒无家”。

  据《新唐书》记载,唐德宗要授予李泌集贤殿、崇文馆大学士的头衔,他只肯接受“学士”头衔,坚决要求去掉“大”字。又据《资治通鉴》记载,社稷危难之时,李泌挺身而出,待叛乱平定,京师收复后,他拒绝肃宗挽留,来到衡山烟霞峰下隐居,粗茶淡饭,着隐士服,过着普通僧人道士的日子。 

  “绝粒无家”是李泌终生清廉淡泊的真实写照,对后世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南岳区廉洁地标:邺侯书院
这些“地标”入选衡阳廉洁地图
衡南县廉洁地标:桐梓山工农游击队根据地
雁峰区廉洁地标:船山书院
衡阳县廉洁地标:夏明翰故居
石鼓区廉洁地标:石鼓书院
衡山县廉洁地标:毛泽建烈士纪念馆
珠晖区廉洁地标:退省庵
衡东县廉洁地标:罗荣桓故居
常宁市廉洁地标:萧石月故居
祁东县廉洁地标:王如痴故居
耒阳市廉洁地标:谢维俊烈士故居
蒸湘区廉洁地标:廉政文化雕塑园
衡阳日报版面四A04南岳区廉洁地标:邺侯书院 2020-08-24 2 2020年08月24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