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面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疼痛科:~~~
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疼痛科:~~~
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疼痛科:~~~
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疼痛科:~~~
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疼痛科:~~~
2020年06月08日 星期一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疼痛科:
中西医结合,打造康复疼痛诊疗新模式
康复疼痛科全体医务人员
  ■本报记者  刘 臻 

  康复医学科都看些什么病?可不是简单地做理疗。近年来,医院康复科微创介入治疗开始逐渐被重视,特别是在患者术后的恢复上,但目前仍然有很多患者不了解康复科的意义和功能,甚至认为康复科是可有可无的科室。

  事实上,康复疼痛科治疗疾病涉及临床多个学科疾病,主要包括神经内外科及骨科、脊柱外科、肿瘤术后等疾病急性期之后的康复治疗,注重肢体功能、言语功能、吞咽功能、认知功能的恢复,最大限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帮助病人尽快重返家庭和社会。

  康复医学主要收治三大类病患

  第一类是神经类损伤的病患,如中风或脑外伤后偏瘫、截瘫、小儿脑瘫、面瘫、运动神经元性疾病,神经损伤所导致的功能障碍等等;

  第二类是肌肉、骨骼疾病的病患,如骨折术后,关节置换术后肢体功能障碍,手外伤及断肢再植术后功能障碍,骨性关节炎、骨质疏松、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所导致的功能障碍等;

  第三类是运动损伤及各类疼痛康复,如急慢性软组织损伤、肌筋膜炎以及肌肉、肌腱、韧带损伤、颈椎病、肩周炎、网球肘、腰腿痛等;还有就是脊椎损伤的病患。

  目前,康复医学已不再是单纯的疗养、保健,更不是消遣性的按摩、娱乐,它是有独特的理论基础和治疗手段的独立医学学科,在世界范围被广泛认可和接受,被认为是与预防、保健、临床医学并驾齐驱的第四医学。

  2019年,在医院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科与疼痛科正式合并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临床科室,现有临床医师7名,中医医师5名,康复治疗师7名,护士8名,其中拥有高级职称者7名,硕士研究生2名;内设有病房、康复训练大厅、康复疼痛门诊、运动治疗室、作业治疗室、言语治疗室、传统治疗室、疼痛治疗室、理疗室、颈腰椎病治疗室、高压氧室等。并配有多种现代化的康复治疗设备,如:电动起立床,上、下肢智能机器人,站立架、减重步态训练器、吞咽神经和肌肉电刺激仪、功率车,颈椎、腰椎牵引床、超短波治疗仪、电磁疗治疗仪、骨质疏松治疗仪、磁疗热治疗仪、深层肌肉刺激仪、神经肌肉刺激仪等。

  近期,科室对高压氧舱进行全面升级后,技术更先进,装备更安全,性能更稳定,并对高考学子提供了相关福利。据悉,高压氧治疗是机体在高于一个大气压的密闭环境中,吸入纯氧或高浓度氧的治疗方法,是一种安全、无创的物理治疗手段。高压氧治疗的适应证非常广泛,涉及临床各个学科。一般来说,凡是缺氧、缺血性疾病,或由于缺氧、缺血引起的疾病,高压氧治疗均能获得较好疗效。特别是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脑卒中恢复期、颅脑损伤恢复期及突发性耳聋等。只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若无禁忌证,高压氧治疗应尽早进行,治疗越早效果越好。特别针对康复中脑卒中患者及颅脑损伤患者改善意识障碍,肢体功能障碍的改善和恢复有很好的促进与帮助作用。

  中西医结合打造康复疼痛诊疗新模式

  近年来,科室以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方式,不断传承祖国传统医学,与时俱进,学习运用国内外康复疼痛医学新技术、新方法、新理念,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在广大患者群中成功打造了“促进康复、缓解疼痛”的金字招牌。目前,科室床位使用率达100%。

  “入院第一天,我问刘勇医师,要做什么检查?他说,做个CT就可以了。我问,是不是还得做个核磁共振?他说,核磁共振检查费用高,目前没必要,做个CT足矣。”“医者仁心、患者舒心”成为82岁的李君良老人对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疼痛科的初步印象。入院十天后,以科室主任刘睿为首的康复疼痛科医护人员精湛的技术更是让老人对这个团队称赞不已。

  今年5月初,因右下肢疼痛导致行走受限,日常生活能力受到影响,患者李君良老人被家人用轮椅推着来市第一人民医院就医。入院初步诊断,导致老人疼痛的原因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并黄韧带肥厚、臀肌腱炎。入院初期,患者治疗效果不佳,针对病因和考虑到患者身体消瘦等因素,在刘睿的带领下,科室副主任刘勇、董成林等组成的专家团队通过科内疑难病例讨论,为老人制定了采用姿势评估+肌筋膜触发点治疗调整生物力学,结合康复理疗仪器的综合治疗方案。在治疗过程中,刘睿、刘勇每天与老人沟通治疗情况与效果,根据患者反馈情况酌情调整治疗方案。5月28日,记者采访当天,老人已经可以摆脱轮椅,自行拄着拐杖下地行走了。

  “李老是一名退休工程师,刚来的时候,由于有过在多家医院治疗无果的经历,所以对我们的技术与服务等各方面都提出了很高要求。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能获得老爷子的信任与认可,我们也感到很欣慰与满足。”刘勇说。

  据了解,科室主要业务范围为现代康复治疗、传统康复治疗及慢性疼痛诊疗,开展了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言语治疗、吞咽障碍治疗等现代康复治疗,并继承和发扬了针灸、推拿、拔罐、灸法、小针刀治疗等传统医学治疗,在进行慢性疼痛诊疗过程中,开展红外热成像、微创介入镇痛等多技术结合的综合疗法,提高了临床疗效。

  今年4月初,65岁的陈大爷发现自己走路的姿态越来越奇怪,手脚总是不协调,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为此,他前往不少医院求医问诊,流连于神经科、骨科、康复科等各个科室,理疗做了不少,可是效果却甚微。心灰意冷的他在朋友的推荐下来到了衡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疼痛科。针对患者情况,入院第三天刘睿及时组织召开科室疑难病例讨论,在排除其他病因后,临床诊断:运动控制障碍性疾病,并为其制定了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案。董成林为其实施了针灸、推拿、小针刀等中医治疗以疏通经络、改善肌肉紧绷等问题;刘勇带领团队为其制定了运动感知觉训练方案,实施治疗一周后,陈大爷行走不协调的症状明显改善,运动控制障碍得到改善,步态趋于正常。

  除此以外,科室还在促进脑卒中、脑外伤、脊髓损伤、周围神经损伤,骨质疏松症、骨关节炎、颈腰椎病、肩周炎、面瘫、颈肩腰腿痛、骨折术后功能障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等疾病康复方面,积累了不少临床经验,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

  是否真正治愈,还要看术后康复情况,这是医学界一句耳熟能详的话。“尤其是脑卒中患者,在发生脑卒中后早期进行康复训练,尽可能地促进患者运动、感觉、语言、吞咽、认知等功能的恢复。”今年4月从神经内科调任至康复疼痛科,在神经内科领域,尤其是脑卒中患者诊疗方面有着多年临床经验的刘睿强调。

  今年4月底,一名脑出血开颅术后3周患者郭某,慕名来到了该科就医。“当时患者病情不太稳定,意识障碍,瘫痪在床,留置胃管及尿管,语言及吞咽障碍,痰多,并发肺部感染。针对这一情况,我们为其实施了促醒,控制血压,抗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等,行床旁电针,入院1周患者病情稳定,神志转清,行偏瘫综合治疗、高压氧等。入院2周患者情况好转,运动、言语功能等逐渐恢复。对于治疗效果,患者家属很满意。”刘睿介绍。

  优质护理延伸康复训练 

  今年以来,在刘睿的带领下,科室强化十八项核心制度落实,规范临床医疗护理诊治流程,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常态化管理,促进了医疗护理质量安全的提升。 

  在有着多年急危重症护理经验的护士长陈群、副护士长于花妹的带领下,科室也越发凸显康复护理的特色。“由于科室的重症患者增多,对我们的护理也提出了不少的挑战。除了做好患者的气道管理、压疮护理等急危重症患者的护理以外,我们还开展了延伸康复训练。患者做完相关的理疗康复训练后,我们在护理方面融入了进食、排泄、穿脱衣裤、个人卫生等康复训练,以促进其功能的尽快恢复。”于花妹表示,除此以外,科室还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我们每周三开展志愿者服务日活动,为患者提供祛湿茶、点心,并为其提供剪指甲、洗头等生活护理,对于一些行动不便的患者,帮助其办理出入院手续,对于卧床偏瘫的患者,实施病房良肢位摆放避免其上肢过曲、下肢过伸,保持其功能位。同时,对于疼痛康复的患者,由于多为慢病,心理疏导也是护理工作的重点。我们会每天与患者沟通,看其是否存在不良情绪,并及时疏导。”

  刘睿介绍,对于有着康复需求的患者的治疗要遵循“早期干预、综合治疗、循序渐进、主动配合”四大治疗原则,“这就要求医者自身要不断地提高业务能力,做好疼痛患者的诊疗服务,同时要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宣教,倡导广大的患者及家属要有早就医、早治疗、主动配合的意识。这样才能让更多的患者早日康复、早日受益,减轻社会和家庭的负担,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既“全”又“专”,“一站式”治疗疾病
如何提升精细化 规范化管理水平?
高龄产妇产后出血休克 医院抢救上演生死时速
6000余学子完成高考体检
中西医结合,打造康复疼痛诊疗新模式
衡阳日报版面六A06中西医结合,打造康复疼痛诊疗新模式 2020-06-08 2 2020年06月08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