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面二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8年05月01日 星期二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衡钢现象”背后的“第一助推手”
谢凯意在生产一线研究产品
  谢凯意:

  “衡钢现象”背后的“第一助推手”

  ■文/本报记者 许珂  图/周金云

  技术检索:

  研制开发的结构用热轧无缝钢管获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研制开发的新型高韧性N80油管获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开发的13铬石油管,填补了衡钢生产不锈钢管产品的空白;开发Q125高钢级套管,创下衡钢高钢级油井管合格率97.8%的最好成绩,成为国内三家率先拥有该项产品技术的企业之一;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HSM-1衡钢第一代气密封接头,实现衡钢历史上特殊扣生产“零”的突破,第二代使用效果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从签下第一个50吨的加厚管合同,到产品渗透国内所有大型油田;从进军美国、加拿大等老牌石油大国市场,到触及塔里木油田6550米的地层深处,成为塔里木油田替代进口的核心供应商……仅仅几年时间,华菱衡钢石油管在经历了最初的困顿后,在全国200多家石油管生产企业中脱颖而出,紧随天津钢管公司、宝钢钢管分公司一跃跨入前三强。

  业内专家把华菱衡钢在石油管行业的异军突起总结为“衡钢现象”。而现任华菱衡钢副总工程师的谢凯意,也毫无争议地被衡钢上下推崇为“衡钢现象”背后的“第一助推手”、衡钢新产品的“孵化器”。

  自从2000年华菱衡钢成立油气管研究室以来,谢凯意带领着他的团队,他主持、参与了华菱衡钢所有石油专用管生产线的设计与建设;开发了华菱衡钢所有的油管、套管、钻杆管、管线管新品种,产品性能从满足一般的API标准到满足用户抗腐蚀、抗挤毁、抗扭、气密封、热采、高强度、高韧性等各类特殊要求;形成了HSM系列特殊扣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石油管特色产品。

  “那是一段爬陡坡的日子。”谢凯意竖立起手掌,让记者感觉到“爬坡”的艰难,那是从一个“高地”迈向另一个“高地”的艰辛。

  记者在谢凯意创新工作室里看到,桌上堆满了厚厚的一摞工作笔记。这些笔记,图文并茂,清清楚楚地用红笔写下技术参数,黑笔记下心得体会和失败原因。

  2007年,华菱衡钢将解决石油管正常上卸扣的螺纹“粘扣”问题列为重大攻关项目。谢凯意在接下任务后,没日没夜地守在实验现场,反复琢磨,前后经过不下100余次的试验,但成效均不明显。然而,这一切并没有让谢凯意退缩,他另辟蹊径,通过改进、优化磷化工艺,完全解决了这一技术难题,P110钢级加厚油管通过国家权威机构上卸扣10次不粘扣,创造了国内最高抗粘扣水准。

  在妻子易兰眼里,谢凯意对这份事业的热爱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她已经习惯,在饭菜上桌后给他打个电话,催他回家吃饭;她已经习惯,节假日,亲朋好友聚在一起休闲消遣时,他远远地躲开,做他自己喜欢做的事。  

  “近几年,我们致力在研制海洋工程用管,比如 ‘蓝鲸一号’泥浆输送管就助力我国首次海域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成功,臂架管就应用于制造北极圈内施工的轮式起重机;还有我们开发的世界顶级产品——抗腐蚀油管套管,能够很好地抵抗地层中硫化氢和二氧化碳的腐蚀,其中110SS型号油管的产量就有几万吨,110TS油管的合同量就达万吨以上……”记者眼前的谢凯意在谈到自己的产品时津津乐道。他告诉记者,18年时间里,他带领着研发团队研制的油气管品种多达100种以上,占衡钢年产量的60%—70%。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他们身怀绝技,助力衡阳创新
“衡钢现象”背后的“第一助推手”
“八年躬耕”成就“铝铁盐专家”
油菜品种区域实验的“追梦人”
行走于高压线上的创新能手
衡阳日报版面二A02“衡钢现象”背后的“第一助推手” 2018-05-01 2 2018年05月0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