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向吟吟) 记者近日从全市基础教育校校结对帮扶工作现场会获悉,我市自2016年10月启动校校结对帮扶工作以来,全市已结成161对帮扶学校,其中跨区域32对,县域内129对,有效促进了基础教育城乡、区域和校际间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和共同提高。
近年来,为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我市积极探索合作办学新思路,逐步建立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的帮扶机制。2016年10月,我市结合教育精准扶贫,要求启动区域内新一轮校校结对帮扶工作。据悉,全市基础教育学校“结对帮扶”活动由支援学校和受援学校双方签署合作协议的形式实施“一对一”“一对多”的结对帮扶活动。帮扶分跨县域学校帮扶和县域内学校帮扶两个层次,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特殊教育四个类别。
一年来,全市17所省、市级示范幼儿园与68所为民办实事项目园、社区和农村薄弱幼儿园开展了结对帮扶;石鼓区人民路小学与新疆鄯善县台台尔小学、衡东杨林完小、衡阳市西湖小学结成了“牵手真好”结对帮扶学校;衡山县实验小学一学期挑选12名骨干教师每周定时到永和完小送课……各优质校主要从教育理念、学校管理、师资力量、教学资源、办学条件等对帮扶校进行全方位融合,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整体提升了薄弱学校办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