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面二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8年01月04日 星期四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建设美丽乡村
  ——访市人大代表彭爱国

  ■本报记者  李 楚

  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是今后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建设美丽乡村,并不是盲目地“破旧立新”,也不是将千年的古石板路硬化成水泥路、将石拱桥建成钢筋水泥桥、将保存较好的青砖土砖房重新改建为红砖房,让乡村由“土”“古”变“新”变“洋”,使乡村失去了本真,而是要赋予乡村以灵魂和内涵。市人大代表彭爱国建议,要振兴乡村,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兴”:

  一是要兴文化。现在,隐隐感觉农村传统文化有衰弱的趋势,其实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文化是灵魂。好的家风家训、古祠堂、古建筑、老石拱桥、石板路、地方特色剧种、传统手工艺等等,都是乡土文化的符号,不能破坏,而需要保护和传承。

  二是要活土地。土地是财富之母。十九大提出,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让农民吃下了“定心丸”。大力推动土地流转,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游则游。盘活土地,这是乡村振兴的基石。

  三是要改民宿。农村居宅建筑是乡村的一个重要文化标识,也是农民精神的物质归依。对农村朴素破旧的老宅子进行恰到好处的个性化设计,稍加修整,比城市豪华酒店更有归宿感。因为老房子能勾起人们心中对儿时生活的回忆,带有现实的温暖和回忆的味道,更能吸引城里人前来体验。民宿打造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标志。

  四是要留人才。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主力是农村人才。常年在外创业的成功人士、生产能手、经营能人、能工巧匠,这个群体最能发挥引领、带动、示范作用,人才回归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政府要出台政策,为回乡创业人士打通“绿色通道”,降低“回归成本”,在农业项目上大力倾斜,注入新鲜血液。

  代表委员专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十二届市政协常委会举行第九次会议
市《政府工作报告》首推“图解版”
市政协委员列席 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第一次大会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建设美丽乡村
各代表团分别推选监票人
衡阳公安全警动员投入“两会”安保
“严监督”下的“好会风”
发展“互联网+”服务业,打造衡阳经济升级版
推进“旅游厕所革命”,补齐全域旅游发展短板
各代表团酝酿有关候选人建议名单
关注学前教育 助推幼儿成长成才
各代表团审查三个报告
做好做实 融城、产业、民生三件大事
衡阳日报版面二A02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建设美丽乡村
2018-01-04 2 2018年01月0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