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许 珂
随着国家二孩生育政策全面实施,未来五年,预计衡阳将会迎来幼儿入园高潮。幼儿期是人格品德和生活习惯形成的重要阶段,挑选一家“软”“硬”件都非常完备的幼儿园接受良好的早期教育,无疑成为家长们的头等大事。
针对这一现状,2017年4月—7月,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牵头组织部分委员和专家,先后深入衡阳县、衡山县、耒阳市、石鼓区、高新区和衡阳幼师,就“学前教育保障能力建设”进行专题调研。市政协委员、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主任左琼颖告诉记者,在调研过程中,令他感到忧心的是,我市学前教育并未纳入义务教育范畴,更未纳入各级政府的财政统筹;公办学前教育资源严重紧缺,普惠性民办学前教育资源存在“普惠不普”的问题,公益性幼儿园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调研结束后,左琼颖与调研组的其他成员花了半个多月的时间,将情况汇总写成了一篇12000多字的调研报告。报告不仅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学前教育所存在的“边缘化”“市场化”“小学化”以及“无序化”的困境,而且还提出了均衡配置优质资源、注重普惠兜底、注重城乡并重等建议。
报告引起了市委、市政府、市政协相关领导的高度重视,市政府常务会议更是专题研究学前教育并出台了专门的文件。
“市政府决定由规划局牵头,对全市居住5000人以上的幼儿园建设情况进行全面清理。在新办市第二幼儿园的同时,衡阳幼师、耒阳师范、衡阳艺校三校合并升专科已经入转省规划,目前已启动征地。”左琼颖欣慰地告诉记者,如今,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奖补经费已由平均分配型向要素分配型转变,市财政还于今年新增了学前教育发展专项资金,省财政已下拨我市学前教育发展专项资金2300万元,教育部门对全市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进行了重新验收和考核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