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面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7年12月26日 星期二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天视自我民视,
天听自我民听。
  【讲话原文】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要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的重大工作和重大决策必须识民情、接地气。要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要坚持工作重心下移,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做到知民情、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多干让人民满意的好事实事,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出处】

  惟戊午,王次于河朔,群后以师毕会。王乃徇师而誓曰:“……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百姓有过,在予一人,今朕必往。我武维扬,侵于之疆,取彼凶残。我伐用张,于汤有光。……”

  ——(上古时代)《尚书·周书·泰誓中》

  【解读】

  《尚书·泰誓》记录的是公元前1048年周武王讨伐商纣王的誓词。“泰”,《孟子》《史记》作“太”,极大之意;“誓”,《尚书》的一种体例,类似于今天的动员演说,《尚书》共有六誓。

  《泰誓》共三篇,“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出自中篇。在誓词中,周武王告诉广大诸侯:上天看到的来自百姓所看到的,上天听到的来自百姓所听到的。古人认为天有意志和知觉,可以视听,故称“天视”“天听”。正因为天的视听通过人民的视听来体现,所以君王要按照人民的意志办事。因此武王接着说:“百姓有过,在予一人,今朕必往。”老百姓的责怪抱怨,全在我一人,如今我一定要依从民意前往讨伐纣王。 

  在《泰誓》上篇,武王还说过类似的话:“天矜于民,民之所欲,天必从之。”意思是上天体恤下民,民众的意愿,上天必定依从。此外,《尚书·多士》载,周公作诰曰:“惟我下民秉为,惟天明畏。”《尚书·皋陶谟》亦言:“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明畏,自我民明威”。

  民意在儒家政治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据《孟子·万章》记载,孟子的学生万章曾问孟子:“尧以天下与舜,有诸?”孟子回答“否”。孟子认为天子没有权力拿天下授与人,只有上天和百姓才有这个权力,并引用《尚书》的“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来说明这个问题。

  (杨立新)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八戒缺点这么多, 为何还是惹人爱?
天视自我民视, 天听自我民听。
《左传》的“闲笔”
人才辈出的“监察世家”
《易经文明观》
衡阳日报版面六A06天视自我民视,
天听自我民听。
2017-12-26 2 2017年12月2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