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好扶贫帮困的“爱心事业”
■本报记者 李 娟
近日,何经云委员工作室的成员们来到珠晖区马路口小学,为11名贫困学子送去爱心款,让寒门学子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尊敬的叔叔阿姨,我们一定会倍加珍惜,将你们的爱心化作学习的动力。”马路口小学五年2班的受助学生代表滕颖说。
何经云对记者说,知识改变命运,贫困青少年能否正常求学、健康成长,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和谐。扶贫助学,就是帮助青少年铺展梦想之路、帮助贫困家庭点燃希望、帮助国家成就未来。
作为一名政协委员,何经云的爱心事业远不止这一项。2015年,他为蒸湘区呆鹰岭镇新阳社区的“爱心超市”捐款捐物一万多元;赞助呆鹰岭镇同康村贫困大学生刘梦洁的大学学费;累计出资15万元,为家乡人民修筑幸福之路;长年扶助一位精神病患者,资助金额数以十万元计……只要身边有人遇到困难,何经云都会尽力帮助,有群众称他是“及时雨”。
何经云说,委员工作室的成立,汇聚了更多社会力量致力于“爱心事业”。
今年7月,该工作室正式揭牌,每周四下午在衡阳市森云门窗有限公司定期接待来访群众,倾听民声、了解民情、收集社情民意,并为来访群众提供有关政策咨询服务,同时积极开展助学、扶贫活动等。
“接下来,我们委员工作室将进一步延伸和拓展委员联系群众的渠道,及时了解社情民意,在做好上传下达的同时,积极走访、了解贫困学子的需求,多为扶贫事业献爱心,让更多面临失学的学生完成学业,帮助他们走出困境。”何经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