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于北大薛兆丰老师网上授课“一课价值3500万元”的文章火了。据报道,从2010年起,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薛兆丰每年都在北大讲授《经济学原理》和《法律经济学》两门课。借助互联网知识付费平台,薛兆丰的课程已有17万人订阅,以订阅价199元计算,进账估计超过3500万。
终于有这样的一位大学教授通过知识付费证明了读书学问与传授知识的价值,让人感到欣慰。大学“教书匠”上课值钱,不知是否能将新一波的“读书无用论”驳回去?从而引导“读书有用”成为时尚。
去年,笔者家里装修房子,因安装水电与贴瓷砖而认识了一对与我同龄的夫妇,男的按图施工,女的拌水泥打下手,每天的工钱300-400元,根据行情会稍有波动。与他们交谈,得知他们最为操心的是,儿子刚从一所二本大学毕业,应聘了几个公司,都嫌弃工作累、待遇低。老师傅抱怨:现在读书真的没什么用。大学生工作找不到,自己都养不活!笔者还得知了一组数据:教育部数据显示,高考人数已连续五年下降,全国有近百万中学生放弃高考,占毕业人数的10%。
新时期的“读书无用论”,与改革开放初前后那段时间“读书无用论”还是有区别的。在那时,“读书无用”意味着的是“书本知识贬值”,是“知识无用”。相反,现在的“读书无用论”,是“书本知识”太昂贵,代价也太高。
薛兆丰教授的课程火爆,价值不菲,虽说只能算是个案,但从薛教授的课程被网络时代和市场所接受与选择,正好证明了在最前端的网络付费时代中,人们对读书教育和知识价值的自然甄选和财富付出。薛教授的课程值大价钱,正好说明:网络信息和知识经济时代,与传统以农业、工业为产业支柱的经济形态相比,现代经济则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以智力资源为首要依托的经济。“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意味着人人都得“终生读书”。读书也许不能立刻实现人生的“逆袭”,但可以健全人格、建立价值观、提高品行修养,这才是在市场和就业面前,你占有的优质“无形资产”。读书受教育,越是精深,你才能具备“优”,体现“长”,能力素质有“优”“长”,才有竞争力。
解决新的“读书无用论”,还需要国家和社会综合施策,共同努力,还要一个过程。但愿薛教授课程这把大火,能重拾人们关于多读书与受教育的信心。重拾读书信心,就是好的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