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琦
“我认养了一块农田,不仅可以在线上看到实时监控画面,还能到线下参与插秧、种菜、养鸡、捞螃蟹等活动。”日前,李先生在河北省唐山市海北镇认养了一亩农田,体验到了“赛博农场”带来的快乐。
近年来,“云认养”这一新兴的“认养经济”模式迅速走红,它打破了地域限制,让消费者能够远程参与农业生产,体验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然而,如何让这一“网红”经济模式持续稳定发展,实现到“长红”的转变,成为摆在面前的现实问题。
首先,其受众面相对较小,主要集中在高端消费群体。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云认养”的普及和推广。为了拓宽市场,需要发展多元化的认养模式,推出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的认养项目。
其次,“云认养”的运营成本较高,对于农户来说,数字软件和生产监控追溯设备的投入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因此,应进一步完善“云认养”涉及的公共基础设施,并建立公共认养平台,以降低农户的运营成本,增强他们的参与动力。
另外,“云认养”与消费者之间建立信任是一大难点。由于农业生产具有其特殊性,如生长周期、环境因素等都会对农产品产生影响。因此,“云认养”需要建立起与消费者之间的长期信任关系。这不仅要求农户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和数据,还需要通过不断累积认养客户来建立起口碑和信誉。
“云认养”作为一种新兴的认养经济模式,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然而,要让其从“网红”变为“长红”,还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创新,完善相关机制和措施,让“云认养”真正成为一种可持续的、有益于农业发展和消费者福祉的经济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