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面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4年01月01日 星期一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场的诗人和诗意的在场
——读倮倮诗集《世界看见我》

  ■吕宗林

  中国古代的诗人们都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优良传统,他们跋山涉水,亲近自然,将现实和诗意融合于一幅幅古典诗配画中,让人把玩再三,不忍释怀。

  当今新诗创作已进入了叙事时代,流行田园调查和现场采风之类的诗歌行咏,目的在于抵制“闭门造车”式的“盲人摸象”,提倡“在场”的现实主义诗风。倮倮的诗集《世界看见我》便是诗人深入现场、弘扬诗意的可贵探索。


  行走——诗意的源泉


  诗是刺激的产物,诗人受到刺激从而产生写诗的冲动。

  不论世界看见我,或我看见世界,都与行走有关,与人一生中的偶然相遇或星云际会有关。

  由于种种原因,倮倮有更多行走的机会,这也为他的诗创作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评论家江雪说:“我十分欣赏诗人倮倮的商旅生活与独立写作之间的自由交叉状态,诗人穿梭于现实与梦境之间,有如穿梭于时间的黑洞中,这不是所有的诗人都能做到的,但是倮倮做到了。”在这里,倮倮商旅生活式的行走推开了游历诗学的大门,遇见了一处一处可能存在的诗意的矿藏。无论布拉格、巴黎圣母院、库斯科,还是伶仃洋、万泉河、佛灵湖,都给诗人以视觉的冲击和情绪的敲打,从而形成创作的冲动,继而汇聚成一脉诗意的源泉。尽管网络世界可以为诗人的创作提供便利,但与现场亲身经历还是有区别的。“我朝拜过许多太阳神,科纳拉克的太阳神肯定不是最后一个”(《科纳拉克太阳神庙》),可见倮倮的行走有既定的目标,有长远的规划,可谓实实在在的“现在进行时”。这部诗集第一辑《世界看见我》中的诗篇,几乎都与行走有关,因此,我们也可以称之为:“行走的地理诗”。


  在场——诗意的发现


  诗人与一般人的区别,在于有一双发现诗意的眼睛。我们重视在场,但却不能说:在场就有诗。任何一首诗的创作都与诗人的情感、技巧、修为、境界有关。

  洛夫在边界望乡,望见的都是乡愁;倮倮在万山岛,“抬眼一看,它像一个荒凉的教堂”(《万山岛》)。每首诗都有“诗眼”,它既可以“生发”,也可以“点睛”。读倮倮这本诗集,差不多每首诗都可以找到它的“诗眼”,这是难能可贵的。

  诗的评判标准到现在已相当模糊,各方固执己见,莫衷一是,好诗的标准更是云山雾罩,非牛非马。其实诗的标准非常简单,那就是:诗或非诗。倮倮的诗,如果打个比方,那就像成熟的葡萄,色泽鲜艳,形态饱满,让人垂涎三尺。


  提炼——诗意的锻造


  聪明的诗人如一个矿工,面对现实的矿藏,善于从杂质中提炼出诗歌的精华,善于“来事”,还来得意趣盎然。

  诗叙事。倮倮大部分诗都是叙事的,带有浓郁的时代印记,强烈的呈现意识,以我为主体的形态,从容不迫地切入,仿佛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如《夜游万泉河》的出其不意:“实际上——我并没有游万泉河,我只是坐在森林客栈的门前/发呆,用一支烟叼起万泉河上的星空。”如《胡杨林》的哲学意蕴:“——对于胡杨,死亡是生命的一种延续/——对于我们,生命是一场漫长的告别”。

  诗小说。《两个高脚玻璃酒杯》讲述两个诗人的酒吧奇遇;《记一个梦》讲述十八层楼楼顶到地面发生的天方夜谭。倮倮这一类诗故事情节曲折,描写荒诞离奇,新鲜感与陌生化相互穿透,增强了诗的容量和品位。

  诗语言。倮倮的诗是口语与书面语的结合体,简练,朴素,真实,有原木的香味和碧玉的光泽。

  行走是人类永恒的课题,也是诗人的人生例课,容不得半点懒惰和怠慢。倮倮曾自问自己:“为什么我的行走之诗就比蜗居之诗写得开阔和深邃?”细心的读者也许会从《世界看见我》这部诗集中找到答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信天翁要发芽》:沿着『表演』,小说能抵达何处?
展现衡岳人文的“风雅颂”
在场的诗人和诗意的在场
“段”章取“议”
衡阳晚报版面六A06在场的诗人和诗意的在场 2024-01-01 2 2024年01月0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