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医保局12月13日介绍,今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新增126种药品,平均降价61.7%,未来两年预计为患者减负超400亿元。
今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新增126种药品,其中肿瘤用药21种,新冠、抗感染用药17种,糖尿病、精神病、风湿免疫等慢性病用药15种,罕见病用药15种,其他领域用药59种。同时,调出1种即将撤市的药品。调整后,目录内药品总数将增至3088种,包括西药1698种、中成药1390种,慢性病、罕见病、儿童用药等领域的保障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在谈判竞价环节,121个目录外药品谈判竞价成功,成功率为84.6%,平均降价61.7%,成功率和价格降幅均与去年基本相当。叠加谈判降价和医保报销因素,此举预计未来两年将为患者减负超400亿元。
目录新增药品覆盖16个罕见病病种,填补了10个病种的用药保障空白。特别是重症肌无力等多年未得到解决、社会影响较大的疾病治疗用药被纳入目录。初步估算,这些罕见病用药纳入目录后,有望惠及近万名患者。
先诺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组合包装、来瑞特韦片、氢溴酸气瑞米德伟片等3个国产新冠治疗用药以合理的价格纳入目录,将为疫情常态化管理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国家医保局介绍,此次目录调整工作健全了从评审到谈判,全流程对创新药的倾斜机制,以更大力度支持创新药发展。包括上海华领医药研发的多格列艾汀片等23个目录外创新药谈判成功。
此次目录调整工作还完善了谈判药品2年协议到期后的续约规则,明确对达到8年的谈判药纳入常规目录管理;连续协议期达到,或超过4年但未达8年的品种,如果触发降价机制,降幅减半。26个药品实现了“以更小价格降幅成功续约”的目标。
国家医保局表示,经过连续6年的目录调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程序规则更加完善,评审测算更加透明,企业对药品价格的预期更加客观理性,加之获批上市的新药数量逐年增多,使得本次调整新增进入目录的品种数量较去年进一步提高,患者受益水平稳步提升。下一步,该局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将狠抓新版目录落实落地,着力提升公众用药保障水平。据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