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青延
冬日的阳光,弥足珍贵。一月内,难得有几个晴日。就算一个月内有几个晴日,每天早晨,慵懒的太阳大都被雾霾笼罩着,出来得很晚,不到上午八九点钟,难得看见她露出金灿灿的脸庞。尤其临近农历的腊月,乡村的农人就觉得阳光更加难得与贵重。
早晨起床,农人们推开门窗,望望久雨或久雪过后的天空,一旦出现开天的迹象,大伙就会纷纷拆洗被单,掀出垫被,拿到禾场上的晾衣绳或晾衣竿上去晒晒太阳,除去潮湿。抬眼眺望乡村,目光所及之处,家家户户的禾场上,都像挂彩旗似的晒上了床单、被单、棉被、棉袄和风衣……
农民们都在不约而同地利用冬日里如同金子一般宝贵的阳光,翻晒着家里吃、穿、用的东西,做好过年的准备。
岁月更替,山乡巨变。农人们渐渐富起来了,昔日那种衣不裹体、食不饱肚的日子不见踪影了。千家万户的农家院子大都建起了红砖青瓦房或别墅似的楼房,过上了物质十分充裕的生活。
这不,我回到农村老家,一眼就瞧见七老八十的母亲披着冬日的阳光,在屋门口的禾场上,挂晒着一只只的腊鸡,一条条的腊鱼,一块块的腊肉。禾场上的晾衣绳上晒满了已被熏得金黄流油的鱼、肉、鸡。
隔壁屋里的大叔,抡起斧头在禾场上劈树蔸,准备晒好年三十烤火用的干柴。他的老婆,则在自家门前的禾场上架起两块门板,晒红薯片,不一会,就晒满了两块门板的红薯片。阳光下,红薯片碧绿闪光,如同两块绿色的绒毯!
我父亲这时嘴里抽着烟,背着双手,乘着阳光,踱步走到了自家的责任田里,弯下腰,掬起一把泥土,在阳光下看了看,再抛向地里。他围着庄稼转了一圈,然后蹲在田埂上,盘算着来年的生产规划。俗话说:“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父亲心中充满着阳光,知道及早动手做好来年生产的准备极为重要。
开好头,起好步。父亲想沐浴着这冬日的阳光,多积农机肥,松散土壤,改良土质,肥沃土地,为来年春耕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