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寒
近日,中央网信办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期一个月的“清朗·网络戾气整治”专项行动。此次专项行动将围绕社交、短视频、直播等重点平台类型,坚决打击七类行为,包括“网络厕所”“开盒挂人”行为;借社会热点事件进行恶意诋毁、造谣攻击;编造网络黑话、恶意造梗等等。
此次专项整治行动,将网络黑话、恶意造梗纳入其中,这背后的忧心现实是,它已经影响到了语言文字的规范使用,有必要集中整治,营造一个好好说话的网络环境。
xswl、yygq……如今,我们在网上交流,类似的网络黑话、热梗几乎无处不在。网络黑话是互联网圈层文化的产物,年轻人通过拼音、谐音等方式,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原本它只是圈子内部的一种交流,在网络平台的助推下,变成了一种传播力很广的语言现象。
一些网络黑话的发明,原本是为了提升表达效率。现在,网络黑话破圈之后,反而经常造成理解困境,给公共交流、网络互动制造出新的障碍。该不该一刀切禁止网络黑话?答案也许是否定的。这种个性化的创造表达,也是网络多元化的一种体现。
但现在的问题在于,网络黑话越来越泛滥,造词、造梗的表达方式越来越离谱,已经影响到了健康、正常的语言秩序。
在互联网时代,规范表达应该成为一种网络共识。尤其是影响力巨大的热搜榜,更应该正面引导,对各种造词造梗进行规范治理,而不是反其道行之,放任自流,甚至主动将一些容易产生歧义、存在理解障碍的概念。
治理网络黑话、恶意造梗现象,这是对语文的严肃性负责,更是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负责,网络平台决不能当甩手掌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