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面七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故土情结

  ■滕小阳

  初读《眷恋红土地》,是高中语文试卷上的阅读理解,其中有一道题为:作者为什么说“红土地,我半边冰凉半边发烫的梦啊?”我的答案是:作者对养育他的红土地充满了爱,因为这片土地刚烈、宽广而多情;同时又充满了恨,因为这片土地孤独、贫穷与落后。这个答案得到老师的肯定,他说,只有真正在农村长大的孩子,才能深切体会对故土的这种又爱又恨的复杂感情。 

  我的家乡三面环山,距离集镇11里、县城40里,因为山清水秀、土壤肥沃,除了盐和铁,其他生活物资都可以自给自足,农业时代被老一辈称作“神仙洞”。也有人说,由于缺少大江大河的“风水”加持,这个地方难出大富大贵,而我个人认为主要原因是自然条件太好,所以人们习惯了安逸,或多或少都有些不思进取。在我的学生时代,通行做法是:子女能够考上县城的重点高中,就继续就读,考不上的,至多完成“九年义务”就自己谋生。好在我的父母对我抱有执念,即便我没有考上重点高中,他们还是坚持让我完成高中学业,甚至我应届高考没有考上大学,他们还“逼”着我复读了一年,否则,不出意外,我也会加入农民工大军。  

  记得高中某学期开学时,班上一名女同学疑惑地问我:为什么才过一个暑假你会变得这么黑?我回答:因为要搞“双抢”,被太阳晒的。在我解释什么是“双抢”后,她一脸正色地回应:既然“双抢”这么辛苦,你可以拒绝参加,为什么要这么勤劳呢?这个回应大概率会让所有的农村孩子沉默——我们无法拒绝出生在农村,又怎么有资格拒绝干农活?  

  干农活,不仅仅可以锻炼体魄,更多的是能够涵养心性、磨砺意志。比如:插秧,只有老老实实扎好马步、一棵一棵插好眼前的秧苗,才能做到横平竖直,插正的同时还不能插太深,也不能太浅,正如做人必须堂堂正正,又不能“沉沦”和“漂浮”;割稻子时,站在田埂上面对茫茫一片,不免心里发慌,但只有稳稳当当挥好镰刀,才能把稻穗分得整整齐齐;踩打谷机,既要有足够的脚力,也要学会“借势”,把握好“收”与“放”的分寸,配合好手上动作,才能让稻谷很好脱粒;担稻谷是个力气活,却是不断挑战自己的过程,能让人体会到“有些沉重无人可分担,只能自己左肩换右肩”,咬牙坚持再坚持,才能成功到达终点。  

  干农活,也让我少了很多幼年时的童趣。别的孩子还躲在被窝打瞌睡,我已经迎着朝露去放牛,“放牛难耍、放马难骑”,但总是盯着水牛吃草实在很枯燥。下午放牛,又正好碰上放映动画片的时间,所以我曾迁怒于水牛,大牛不好惹,只好揪着小牛的两个角和它“斗一架”。那个时代,大人们仿佛有干不完的活,不是在田里,就是在地里,不是在地里,就是在山上,他们也不会让孩子们闲着,所以我小时候最大的愿望:有朝一日能当个“城里的孩子”,不用干农活,可以整天整天地玩耍,那该有多欢快!  

  我对故土的爱,在于她养育了我的形体;对故土的怨,在于她限制了我的人格养成。所以我很庆幸自己在农村长大,感激成长过程中吃过的那些苦,同时心底也曾有些许愤懑,相对封闭的生长环境让我与生俱来带着自卑,以至于在遇到人生重大选择时,不敢赌、不敢拼,因为缺乏底气和勇气。  

  这就是我的故土情结吧。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看船山书院鸢飞鱼跃
故土情结
衡阳晚报版面七A07故土情结 2023-11-23 2 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