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睿鸫
广东潮州的杨女士带孩子去逛商场,两次想使用母婴室,却发现母婴室被占用。杨女士不是发现母婴室里有人抽烟,就是发现有人在里面约会。对此,商场的工作人员表示,将加强巡逻,并准备在母婴室外安装摄像头,发现母婴室被占用会派人劝阻。
众所周知,公共场所设置母婴室,有利于营造对母婴友好的社会氛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2021年1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5个部门联合印发的《母乳喂养促进行动计划(2021—2025年)》提出,到2025年,公共场所母婴设施配置率达到80%以上。
两年过去了,从具体政策实践看,母婴室建设数量有了大幅度提升,但与公众的理想预期尚有较大的差距,存在着诸多短板,亟待破解。今年8月,有记者通过实地调研发现,在一些大型购物中心设有母婴室,但是标记不明显。在一些地铁站等场所的部分母婴室重建轻管,卫生条件、环境和设施不尽如人意,私密性较差,个别母婴室被上锁,沦为摆设。
潮州这位杨女士带孩子去逛商场,发现母婴室沦为“吸烟约会室”,似乎又在意料之中。究其根源,监管涉及多部门。目前还没有相关文件明确各部门的监管职责,在出现应建未建、建而不用、后期维护不到位等问题后,也没有相关部门出面责令整改和处罚,导致母婴室建设和使用在监管方面存在缺失。
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一个贴心好用、且能保护隐私的母婴室不该成为“额外福利”,而理应是公共场所的“标配”。明确各部门监管职责,制定明确的法规,架构起严密的监管机制体系,从而让母婴室名副其实,释放更多育儿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