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芳
影片《肖申克的救赎》拍摄于1994年,改编自斯蒂芬·金的原著,是导演德拉邦特的倾力之作。故事采用回忆形式,围绕因一件冤案入狱的男主人公安迪还有他的狱友瑞德展开。
苦难常常意外降临。那个早晨,银行家安迪被指控枪杀了妻子及其情人,被判无期徒刑,这意味着安迪将在肖申克监狱中度过余生。当被蒙冤入狱,安迪就知道昨日的一切都已杳然远逝。从入狱的第一天起,他就没打算要牺牲自己的下半生向命运妥协、向无情的苦难低头,心里只有一个意念——一定要逃离肖申克!
入狱之后的安迪,对自己的冤情只字不提,他接受了它们。只要在心里接受了,无论接下来发生多么让人难以忍受的际遇,也就都可以消受和承担了,因为他心里对于翻越苦难的勇气早已大大超过这些苦难。安迪首先向瑞德买了一把小锤子,那把在瑞德看来要花600年才能把墙壁凿通的小锤子,安迪只用了20年时间就成功了。在人人都以为他自杀的那一晚,他却从自己亲手挖的隧道中爬出了肖申克。我们想象不出,一个人要有多么强大的信念,才能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下,在20年的漫长时光里,一天不弃地坚持着自己的决定?那一定是他对生命、对自由、对阳光、对美好世界的深情热爱!影片高潮之处是安迪在那个电闪雷鸣的雨夜,一点一点爬过障碍,穿过肮脏的下水道,爬出肖申克。当他全身心浸在河流中时,仰头向着自由的天空,振臂微笑的一瞬间,有闪电照亮他那张已不复年轻英俊的脸。但我分明感受到那就是未入狱前的安迪,完美的安迪!得到救赎的这一刻,影片所传达的感动和震撼无以复加。
影片着重点自然在“救赎”上:自我救赎、他人救赎。安迪是唯一一个既能够自我救赎又能够救赎他人的角色,瑞德是除了核心人物之外必不可少的人物。导演安排了这样一个角色,以画外音的方式帮助观众理清人物关系,推进影片进度,串联情节。我们在他的叙述和视角中,看到了完整的故事发展和各个人物的结局。如果说安迪是影片塑造出的完美的不真实的形象,那么瑞德就是我们普通人的代表——他也向往自由,但没有毅力;他也憧憬美好,但懦弱;他有着实现自身价值的渴望,但从不去努力,就这样庸庸碌碌地完成自己的一生。但他又是个幸运儿,因为最接近安迪,所以得到了安迪和自己的救赎。
在这部电影里,我们不仅会为安迪的毅力所震撼,还会被世间至诚至高的友情深深感动。安迪和瑞德的友情,是人间至真至善的感情。如果没有瑞德,安迪逃离肖申克也许要困难得多。“太平洋的水和梦里的一样蓝!”这是瑞德在电影末尾的一句台词。安迪和瑞德两位曾经患难与共的老朋友选择在太平洋相聚,共同迎接崭新的岁月。无边的温暖,像太平洋宁静的黄昏,无声地罩在心头。我突然泪光闪烁,心里真想对我的挚友说“谢谢”,陪我度过了人生的长夜和风雨。
是的,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肖申克,里面关着有着苦难和迷茫,而救赎只能靠自己。我相信,我心里也有一个安迪,无论需要多少时光……我也会一点一点地挖出那条通往阳光的隧道,抵达蔚蓝的太平洋海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