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在衡全面铺开,目前已进入外业调查阶段
衡阳晚报讯(全媒体记者 许珂)土壤是农业基础的生产资料,是农业生产的重要依托。10月10日,记者从市农技中心获悉,我市已启动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对12个县市区的耕地、园地、林地、草地等农用地进行“全面体检”。目前普查工作已进入外业调查阶段。
我市现有的土壤相关数据主要来源于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已不能全面反映当前农用土壤质量实况。此次土壤普查是时隔43年再次对农用地土壤进行的一次“全面体检”,力求有效了解土壤的种类、分布、性质、质量等基本情况,为科学利用和管理土壤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推动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顺利开展,今年以来,市、县两级土壤普查办早谋划、早部署、早启动,举办了10余次专业技术培训来提升普查水平。此次土壤普查,我市共需完成8563个土壤表层样点、302个剖面样点的采样工作,其中耕地6034个、园地2065个、林地640个、草地126个,普查内容包括土壤性状普查、土壤类型普查、土壤立地条件普查、土壤利用情况普查、土壤专项普查等。
根据部署,市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将不断优化工作实施路径,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力争在今年12月底全面完成外业调查采样任务,同步完成样品转送,启动样品制备流转;2025年6月底,完成市级成果验收和省级数据汇交与整理分析、省级成果汇总,并按省级成果清单将全套成果资料报全国土壤普查办,申请国家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