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建雄
1990年的北京亚运会,我13岁,刚上初中一年级。
严格说,“亚运会”这一概念是我人生认知的一场“补习”。第一次被地理老师科普“亚洲”,亚洲在地球上的地理位置,亚洲有哪些大国小国,亚洲国家的现状是什么样;第一次被体育老师科普“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第一次被政治老师科普“战争与和平”,国有大小、体育无国界,举办洲际的、全球性的体育盛会可以倡议交战双方国停止战争等等。请不要笑话我,对于一个刚进城读书的农村娃来说,这些知识点真的很新鲜,每回老师一开讲,我就百分百地集中精力听课。
亲身感受到北京亚运风扑面而来,不得不说那首主题曲《亚洲雄风》。刘欢和韦唯唱的这首歌响彻大江南北,校园里早中晚的广播必放歌曲,哪个班上音乐课也必唱无疑。“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我们亚洲,河像热血流;我们亚洲,树都根连根;我们亚洲,云也手握手……”这首歌,现在哼几句仍然会有热血沸腾的感觉。记得当时学校发动过捐款,以此支援北京亚运会举办,学校给每个师生发了一件白色纪念T恤衫,长城、太阳、“1990北京亚运会”标识印在正面,身后是可爱吉祥物“熊猫盼盼”。
随着亚运会的成功举办,所有关于赛场消息的广播、报纸成为了同学们追逐的热点,大家讨论着中国运动员获得了多少金牌,谁又打破了亚洲纪录。印象中,“小个子姑娘”邓亚萍获得多枚亚运金牌,甭提有多让我们羡慕和自豪。那阵子,学校的体育生没有一个不卖力,很早就在操场上练习,练到很晚才回宿舍。体育教练“快快快”带节奏的助威声一次比一次喊得高调,仿佛他们很快就可以把这批体育生送去亚运会的赛场,扬我校威,振我国威。我班上一个参加田径训练的女同学,后来通过竞赛保送上了体育中专,据说现在还经常跑各种马拉松。
2010年广州亚运会,我33岁,在广州亚运安保前指中心工作一整年。
现在回想起来,我在那一年极少有周六周日,根据任务随时拎包就出了差,广州、佛山、东莞、汕尾的所有体育馆场所都走了个遍。也是这一年,我亲身感受到了广州这座2000多年历史文明古城的巨大变化。珠江新城完成了凤凰涅槃般的蜕变,武广高铁350公里时速全线贯通,“广州塔”以纤纤细腰向世人展示广州新地标,许多临街一面的建筑物焕然一新,主干道用沥青重新铺过一回,道路上行驶的所有车辆礼让行人,中心城区的摩托车几乎不见了踪影。从那一年开始,广州的灰霾天变得非常非常少,珠江河道变得更加清澈,蓝天白云,绿水青山,“一周都不用擦皮鞋”成为游客对广州最中肯的新评价。
安全保卫是广州亚运会能够成功顺利举办的最重要一环。那一年,我所在的工作团队与广东省公安厅、广州市公安局团结协作,无缝衔接,精细落实,完成任务十分出色。记得在二沙岛进行一次开幕式预演,我和市公安局某支队政委一起巡视到一处安检口,突然有观众掩鼻躲闪,大声呼喊有“怪怪的气味”,惊慌失措,纷纷散开。我和支队政委对视一眼,果断点点头就径直往安检口旁边的垃圾筒走去,边走边呼叫最近的应急小分队。很快,身着专业防护服的应急队员从垃圾筒里找到了气味源,虚惊一场。后来得知,是有关部门考验我们应急能力故意而为之。这件事,提醒了我们不能有任何麻痹大意,绝不能放过任何一丝可疑线索,安全的底线必须牢牢掌握在我们自己人手中。
那年,手机拍照还没有普及,我唯一留存下来的工作照是和亚运会开闭幕式导演陈维亚的合影,陈导还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除张艺谋总导演之外的执行导演。那天,我们安保前指中心团队配合搞开幕式预演,在进入二沙岛会场核心区域时,我和战友李华勤同时发现了陈导。华勤当时带着团队最好的一台数码相机,于是我俩心有灵犀追上去。陈导见我们身着军装,愉快地答应了分别合影的请求。后来,陈导在闭幕式彩排现场还帮我和李华勤在合影上签了名。这张照片成为我对广州亚运会最清晰的记忆。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结束后,我当年被评为先进个人,立了功,还提前半年晋升职务。
时光悠长,岁月静好。今年9月23日至10月8日,第19届亚运会在美丽杭州圆满举行,这是我国第三次举办亚洲最高规格的国际综合性体育赛事。北京在2008年、2022年还分别举办过奥运会和冬奥会。我们的国家正以更加自信的姿态喜迎八方宾朋,我们这一代人算是见证了国家日新月异的变化与发展,见证了新时代日出东方、一跃而起、翱翔九州。国家强盛,幸福你我,无憾生为华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