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面七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3年09月27日 星期三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苦旅中前行的母亲

  ■侯建兵

  时间像过山车,1936年农历八月初十,母亲刘氏出生于杉山江家湾。外公自幼饱读诗书,满腹才学,国难当头,一直在私塾教书育人。由于封建思想作祟,重男轻女,所以母亲一直没有机会读书。但是母亲却酷爱读书,总是在劳作之余,偷偷趴墙角听外公教书。虽然母亲不识字,但是能够将唐诗宋词熟谙于心,并且对铅笔素描情有独钟,她画的菊花、梅花、竹子,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与父亲结成姻缘之前,母亲有过一段不幸婚姻。她十七岁便依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给了今云集一带一位热血青年。她打算从此相夫教子,过平凡人生。一年后,那位青年响应国家号召,光荣入伍当兵,这一去就是六年。母亲任劳任怨在家孝敬他父母,做饭煮菜洗衣服,干农活,无怨无悔。可是,六年的等待后,母亲不得不独自含泪默默挑着一担挑箱,悲伤地离开那个让她伤心的地方。外公家没有一个人来接她,母亲就像是一颗孤独的流星,无人疼无人爱,一个人坐在路边发呆哭泣,一度想一死了之。

  天无绝人之路,我的小奶奶恰巧路过,看到伤心欲绝的母亲,心生怜惜之心。小奶奶考虑让二十多岁还是孑然一身的一名男子娶母亲为妻,那名男子就是我的父亲。因为当时爷爷担任石枧片区农会主席,常三过家门而不入,所有家庭重任让年轻的父亲担起。      

  一间土坯房、一把锄头、两副碗筷、一张床、一副旧被盖,就是全部家当。1958年,母亲与父亲举行了简单的婚礼,把母亲挑来的挑箱放到房内,婚礼就算大功告成。母亲和父亲笑着走到了一起。

  母亲在姐姐出生后,每隔三年一个,又生下我们三姐弟。缺衣少食的上世纪六十年代,父母亲早出晚归,开荒造田,兴修水库。农田基本改造,母亲巾帼不让须眉,小小个子的她和男人一样扶犁耕地。挑担送公粮,男人一百八一担她也不让斤两,还争先恐后。

  母亲一生节俭、朴素,食素胜荤,总是把好吃的留给我们。因为我们那时候贪玩,回来后饥不择食,狼吞虎咽把饭全部吃完了,只剩下清汤寡水。这时候,母亲总是笑盈盈地说,你们吃饱,正是长身体的阶段,我不饿!这也给母亲的后来带来了隐患。记得我小时候,母亲胃疼得不行,那时医疗技术差,有病也只能注射一针氨基比林、青霉素类药物。而母亲只是天天用艾叶泡开水喝,她说只是气血不畅,喝下艾水就好。看到母亲痛得大汗淋漓、痛不欲生,幼小的我跟着母亲流眼泪。我帮母亲揉肚子,揉着揉着,趴在母亲怀里睡着了,母亲硬撑着身子背我放床上脱衣裤睡觉。记得有一次,邻居大婶来看母亲,她们俩笑着聊着,母亲问我:“满崽,假如有一天娘老子死了,你会想我吗?”我吓得抱着母亲痛哭流涕,最后还是经过母亲耐心哄劝,我才慢慢平复心情。

  随着年龄的增长,姐姐哥哥一个一个去上学,只有我一个人在家陪伴母亲。那时候的我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母亲去哪我也去哪。

  母亲心灵手巧,什么东西都是一看就会,纺纱织布,手工做衣、做鞋子,样样都精通。夏天准备冬天的,冬天准备春天的,总是未雨绸缪,精打细算,六口之家倒也其乐融融。记得大哥去当兵的时候,母亲随着欢送的学生队伍和锣鼓乐队,一路目送哥哥离开之后,默默调头眼泪汪汪,偷偷擦泪。接着,姐姐结婚出嫁,二哥去煤矿挖煤贴补家用,我也上初中直到高中。而此时父亲身体多病,叔叔看到我们家困难,带父亲到县城打工,就剩下母亲一个人在家耕田种地,养猪喂鸡。1989年底,母亲突然病了,到县城医院检查,结果是胃癌。晴天霹雳,让全家陷入悲伤境地。此时我还在高中上学,为了照顾母亲,我毅然决然停学回来伺候母亲一学期。母亲当时极力反对,恨铁不成钢,但最后只能无奈接受了我的停学。在这段时间里,看到日渐消瘦痛不欲生的母亲,我只是默默地守护着她,给她端茶倒水洗衣做饭。

  为了不影响我学习,母亲把姐姐姐夫叫到家里,做出一个决定,她要到姐姐家去休养。在姐姐家两个月,是姐姐夜以继日地伺候,直到母亲弥留之际,才叫哥哥他们把她接回来。姐姐担当了付出了,而母亲却没有好起来。回来不到一个月,母亲便撒手人寰,时年54岁。

  今年是母亲去世34周年。今夜无眠,我只能在母亲的生日来追思、来怀念,愿母亲在天堂没有病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我的第一本小人书
苦旅中前行的母亲
困 住
追风赶月 莫停留
衡阳晚报版面七A07苦旅中前行的母亲 2023-09-27 2 2023年09月27日 星期三